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23篇
科学研究   92篇
各国文化   54篇
体育   236篇
综合类   54篇
文化理论   58篇
信息传播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清苑公园中央有一泓人工湖,湖水清莹碧绿,远远望去,像一块熠熠发光的翡翠。微风拂过湖面,漾着层层粼波,阳光下,跳动着星星般的碎金,真是美丽极了。湖边环绕着几十种树木,阔叶的、针叶的应有尽有;灌木的、乔木的,无所不有。其中婀娜多姿的是垂柳,千万条柳枝嫩绿修长、比比下垂,像一挂绿色的瀑布。  相似文献   
72.
山水集团依靠IT帮助已经实现了对所有子公司的生产监控和集中调配,并且这些监控措施有效提高了山水集团采购、生产、出厂各个主要环节的质量关。[编者按]  相似文献   
73.
《初中生辅导》2008,(Z2):67-69
提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盛唐使唐诗发展到顶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诗的盛唐"。当时,诗坛上名家辈出,灿若群星。主要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而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则是盛唐诗坛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相似文献   
74.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与自然山水之美相得益彰。魏晋士人在现实生活中无以寄托自己的深情,遂将之转化为“物情”,“通物情”为他们的深情找到了一个寄托园地——自然山水。士人们畅游自然山水,就有精神回乡的感觉,也使他们展示出飘逸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75.
西沐 《收藏》2007,(4):40-41
赵秦在青年山水画家中,是属于肯坐冷板凳一类的学者型艺术家。赵秦以他的才华和修养,成为一名青年艺术家,是他不断努力和提升自己人生境界的结果。从目前来看,赵秦虽然在绘画创作上已经大致形成了独特的面貌,但还有宽阔的发展空间,现在作出全面的回顾总结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76.
《收藏》2007,(5):F0003-F0003
徐永新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副院长,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创作员。  相似文献   
77.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极品,也是作者人生审美情趣的结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就了他强颜为欢,聊以自慰,乐而复悲的心理。他把悲情的宣泄渗透于作品中,形成了他山水游记“凄神寒骨”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78.
《游玄岳记》是谭元春山水小品的代表作,它颇能体现谭元春甚至整个竟陵派诗文幽深孤峭的审美旨趣。《游玄岳记》的幽深孤峭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幽深静僻的境界,险怪奇峭的物象,孤衷峭性的性灵,自由尖新的表达方式。本文还简要分析了《游玄岳记》幽深孤峭特点形成的个人、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9.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当中提出了情与景的关系,认为景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强调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即心物交融。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其实就是追求情与景相互结合的结果。这种美既是《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观点发展的结果,也是对此观点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80.
山水情怀     
大千世界,山山水水何等壮丽,何等可爱。人们爱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如醉如痴。于是,便引无数书画大家寄情山水,身临其境,或诗或画,陶冶情怀,抒发胸臆。因此,山水画便成为人们追求、向往、践行、欣赏、收藏的艺术珍品。为了达到至高境界,不计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惜瓦砚磨穿纸千万,以进行不断地探求、磨砺、拓展,并在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