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篇
教育   18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袁农基 《上海集邮》2007,(10):25-25
在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蹲”被列为淘汰的异体字,其规范字应为“樽”。“樽”本作尊,是指用于祭祀和招待宾客的酒器,其基本形状是“鼓腹侈口,高圈足,作圆形或方形,形制较多,用以盛酒”。[第一段]  相似文献   
62.
最牛的汉字     
《课外生活》2010,(5):34-35
最滑的汉字“[魚魚魚]” 三条鱼,味道鲜美。这个字读作“鲜”,同时,也是“鲜”的异体字。原指生鱼,解释为“新鲜、明丽”的意思,也指鲜美、应时的食物。  相似文献   
63.
宋本《玉篇》中有大量换用音符形成的异体字,其音符换用方式有4种:换用音符字的异体或俗体;换用同音字;换用近音字(音近程度不同,分7类);换用读音不同的字。大多数异体字换用音符时考虑了音符字的表音作用,但也有部分没考虑表音作用。原因有三:或因简省音符,或因类推选择了特定的音符,或因崇古对音符已不表音的传承异体字不作改变。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可能是根据当时的方音或某字已失传的读音而换用音符。  相似文献   
64.
甘勇 《现代语文》2010,(1):140-143
段玉载《说文解字注》以“明通假”“求词源”为核心,疏通了古汉语的同源字系统。该系统从层次上可分为通假字系统、异体字系统、古今字系统、同族词系统四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65.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三字"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即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三字"问题主要是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这"三字"的定称和术语界定比较模糊,因而导致古代汉语任课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判别标准,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混乱.目前流行的四套教材对"三字"界定和判别存在一定的分歧,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判别都有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古代汉语教学界对此问题应予以关注,共同扭转大学古代汉语和中学文言文教学乱讲通假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以实例分析了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于汉字字际关系的界定与表述。该套教材存在部分概念界定不明晰、表述不统一以及字际关系判断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将通假字界定为异体字、将古今字界定为通假字、将异体字界定为通假字等。  相似文献   
67.
汉字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汉字的规范统一,要以世界人民使用是否方便为出发点。中文电脑需要两套软件系统:一套是输入汉字,可输出繁体汉字和简体汉字,也可输出汉语拼音;一套是输入汉语拼音,可输出汉语拼音,也可输出繁体汉字和简体汉字。这两种汉字输入系统也可在软件设计上统一起来。“汉字输入式”以“八种笔划法”更切合汉字结构的实际。在汉字规范统一的前提下,汉字的推广普及应以电脑的应用研究为第一位的工作。  相似文献   
68.
1998年7月23日《北京日报》第八版刊登了几幅环境漫画作品。一幅题为“无一幸免”的漫画,看后令人忍俊不禁。作品是要告诫人们保护环境,不要污染水源。但漫画中的“污”字写成了异体字“汚”,“染”字写成了错字“(?)”。“染”字本是个会意字,从木从水从九。木,表示古时染料来源于  相似文献   
69.
70.
大家都知道,用字要规范。然而,社会上的人名用字往往有不规范之处。例如,书报上经常出现下列不规范的字:邨、昇、犇、堃、飏、崑、喆、詠(应分别改为:村、升、奔、坤、扬、昆、哲、咏)。人们手写的人名,更容易出错。许多人(包括一些作家和语文教师)自己写错了自己的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