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443篇
科学研究   129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赏识教育至关重要。她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如何赏识教育学生呢?下面我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一、多一份关爱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  相似文献   
32.
研究和实践表明,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习的内驱力,如果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不知疲倦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微笑教学"就是在亲和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形象表达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33.
学会赏识学生的老师才是称职的老师,也只有学会赏识学生的老师,才会看到学生身上所折射出的七色光环。但在实施赏识性评价、促进学生朗读水平和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过程中,则需要严格遵循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学生的原则。只有辩证地看待和合理地运用赏识性评价,才会使育人之路更宽阔、更深远。  相似文献   
34.
赏识教育是与训斥教育相对的,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产生积极进取的动力,让学生朝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赏识教育积极践行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满足学生内心的需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5.
培养人才是教师的天职,搞好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和保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一大批青年教师加入到教学队伍中,给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36.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相似文献   
37.
正一句"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的呐喊,不知道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思。领导在思考,教师也在思考:怎样才能真正达到学生在知识的超市里实现生命的狂欢呢?杜郎口中学率先通过改革,比较成功地实现了李炳亭先生的这一呐喊,继而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高效课堂"之风。那么,在高效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二传手了,是否只需要在幕后操作呢?我们还是先看看李炳亭先生的说法吧。李先生说:"我说得形象一点,教师就是要扮演好四个角色。‘哑巴’:教师要  相似文献   
38.
胡昊轩 《教师》2014,(17):54-54
赏识教育是一种肯定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击中了传统教育的根本弊端——抱怨。本文采用文献法、逻辑法,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赏识教育进行阐述,针对篮球选项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赏识教育提出了本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39.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得到社会积极与肯定的评价。而赏识教育就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有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他们的健康发展更离不开教师的赏识。  相似文献   
40.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由生理需要到交往需要再到尊重与受人尊重需要逐渐递增的。其中尊重与受人尊重的需要的满足就是来自于外界人们对自身的肯定和赏识。基于人性需求理论,赏识教育被创造并被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赏识教育也使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