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00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248篇
综合类   9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对150例疑为急性心肌梗塞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CTnT),用NAC-ACTIVAED法定量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6h以内,CTnT定性测定的敏感性大于(CK-MB(P<0.01);(2)发病6-48h两指标同样敏感(P>(0.25);(3)对于隐匿型心肌梗塞的诊断CTn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CK-MB。且CTnT定性快速、方便,对于AMI的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治疗,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设计了强化训练导致疲劳的大鼠模型,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运动疲劳状态下,大鼠心室肌线粒体和肌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应用理气扶正中药复方对改善运动性疲劳的作用。结果表明:理气、扶正类中药“体复康”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的供血和供氧功能,并有效地减少运动应激对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在剧烈运动期间,右心室会承受更多的后负荷和室壁应力,本研究评定8周抗阻训练对小鼠右心室心肌特定mi RNAs的表达产生的影响,是否参与调控右心室心肌肥大。方法 12只C57BL/6J雄性小鼠,依据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抗阻训练组(LRT组),每组6只。两组在预适应、抓力测试和最大自愿承载力测试后,LRT组进行8周的尾部负重爬梯训练,CON组正常饲养不进行爬梯训练。记录两组小鼠1到9周的体重、第9周的体脂率以及第1、5、9周的抓力和最大自愿承载力测试成绩,在所有测试结束48h后,取小鼠右心室心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肌组织特异的mi RNAs及其他mi RNAs的表达变化情况。使用免疫印迹检测PI3K、Akt和m TOR蛋白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 训练8周后,LRT组小鼠心脏湿重显著升高(p<0.01);抓力和最大自愿承载力测试成绩显著上升(p<0.05;p<0.01);与CON组相比,LRT组右心室mi R-208a、mi R-21、mi R-222、mi R-486表达显著上升(p<0.01;p<0.01;p<0.05;p&...  相似文献   
64.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与人体生理状态关系非常密切,心理状态的改变,必然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告诉我们,医学像一辆三驾马车,一是药物、二是外科手术、三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健康或疾病,都是电化学物质推动的,据多方面研究表明,神经生理、社会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三种机能的相互联系,在社会、心理紧张刺激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程演变过程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有强烈诱导血管生成和修复血管损伤的作用,故其在心肌中的表达程度可以作为判断运动对心脏侧枝血管生成影响的指标.以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施加中等强度的游泳训练,观察运动训练对SD大鼠心肌组织学结构和bFGF表达的影响,为运动医学与心脏康复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运动组(E组),每组均为16只.C组安静饲养,不进行运动训练,但需放入过膝浅水中以模拟训练组环境;E组大鼠每周训练6天,每天训练1次.从第1周开始适应性游泳训练,第一次游泳5min,此后逐日累加5min,至第3周末时每天游满2h.此后,从第4周起维持这一运动量直至第8周.第8周进行游泳训练后,即刻处死各组大鼠,取出心脏称湿重以做心脏系数统计,并切取左心室前壁组织块,做HE染色和bR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心肌及心肌间质的变化,并用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观测各组HE染色和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变化,做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1)一般情况观察:心脏重量和心系数,E组较C组显著增加(P<0.01);2)心肌组织学观察,HE染色显示C组心肌组织形态正常;而E组呈现生理性肥大变化,心脏毛细血管功能结构产生了良好的重构,心肌组织之间毛细血管的密度增加;3)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观察,C组呈弱阳性表达;E组呈较强的阳性表达;心肌细胞中bFGF表达呈特异性棕黄染色颗粒,以计算机显微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计算bFGF染色面积,发现E组大于C组(P<0.01);bFGF染色平均密度E组大于C组(P<0.01);bFGF染色积分光密度,E组均大于C组(P<0.01);结论:本实验观察到,适宜的耐力运动训练可以使心肌细胞、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等部位bFGF的表达增强,改善心肌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心脏毛细血管功能结构产生了良好的重构,心肌组织之间毛细血管的密度增加,毛细血管腔表面积密度增高,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的比例增大,使心脏产生适应性生理肥大,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使心脏发生生理性肥大,其机理可能与bFGF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6.
有氧运动对肥胖大鼠心肌脂肪酸代谢干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肥胖大鼠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的变化,探索有氧运动对肥胖大鼠心肌脂肪酸代谢的干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给予6周的高脂饮食建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肥胖对照组和肥胖运动组,肥胖运动组进行12周的有氧耐力运动后测定大鼠心脏重量指数,使用铜显色法测定心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结果 肥胖对照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FFA浓度较肥胖运动组明显增加,差异非常显著(P<0.01).肥胖运动组大鼠心脏H-FABP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存在左室肥厚,有氧运动减缓了肥胖大鼠左室肥厚的进展,使心肌FFA浓度降低,可能与H-FABP蛋白表达增加调节了心肌的脂肪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7.
长期耐力训练对大鼠心肌和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耐力训练对大鼠心肌和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鼠随机分为长期耐力训练组(n=12)和对照组(n=12),长期耐力训练组从3月龄时开始进行4个月的耐力训练,建立长期耐力训练模型,使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技术对大鼠心肌和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中mTOR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p70S6K和eIF-4E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长期耐力训练后,大鼠心脏重量和心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S)但没有产生病理性·心肌肥大,而腓肠肌的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长期耐力训练后,大鼠心肌mTOR蛋白表达,p70S6K和eIF-4E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腓肠肌mTOR蛋白表达,p70S6K和eIF-4E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长期耐力训练可以增强大鼠心肌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产生运动性心肌肥大,改善衰老小鼠的心脏功能;长期耐力训练可通过对大鼠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抑制骨骼肌的肥大.  相似文献   
68.
目的:综述运动预适应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分析、归纳.结果: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分子机制主要涉及三条信号转导途径,且相互联系.结论:运动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复杂,对诱发其保护效应的触发物和信号转导通路的探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9.
生命科学     
《科学中国人》2018,(4):10-11
细胞"返老还童"二维码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等,通过研究干细胞诱导过程,发现细胞在发生"返老还童"时,染色质的"开—关"状态恰似二维码一样记录了这个过程的大量信息。通过破译这些"二维码"的内在含义,阐述了干细胞诱导过程的变化机制。研究论文发表于《细胞—干细胞》。该基本规律是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发现,其概念应用价值可能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从而构建大鼠心肌组织微血管新生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对照组,高住组,常练组,低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高住高练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及低氧作为处理因素,建立大鼠低氧训练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微图象分析对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光密度水平、表达面积进行计数和检测。结果:CD34能很好地标记心肌组织微血管,低氧训练对心肌组织微血管的生成效果理想。结论:采用低氧训练方法可以建立大鼠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动物模型,为血管的生理性重建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