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1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当前,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有效的载体。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自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32.
这也许是你所见过的第一个用专业数学英文和专业数学知识来交流和阐释英语语言学习的栏目!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是按照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来编排的,也就是说,只要按顺序研习该趣味分栏,学习者不但能透过数学武器更清晰地掌握英语语言,获得数学体系中最为著称的思维能力拓展(在数学背景下获得英文思维拓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栏目,学习者相当于在国外高中和大学从头到尾上了一遍数学课。  相似文献   
33.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渐开始显现出一定的教学弊端,其不仅无法带给学生发展以积极的影响,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前进脚步。对此,在我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对小学教育的观念以及目标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当前,小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如何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考力”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4.
我经常琢磨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老师在备课、研课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能算得上好课的却很少;学科教研活动坚持得很好,参与者却感觉收获不大;专业书读了不少,但学到的知识却很难与教学实践建立起联系……带着对这些现象的研判,我走近老师,利用讲课答辩的形式开展了调查与访谈。为保证效果,调研对象选取了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讲课课题是调研老师自认为平时备得较好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  相似文献   
35.
有人戏称,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正悄悄演变为“寄生教育”,虽然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六年,但我国小学教学仍被部分地异化为简单的社会规训:父母希望孩子听话服从.老师希望学生回答正确。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受教育者逐渐习惯了用别人的眼睛替代自己的眼睛,让别人的大脑取代自己的大脑,把别人的思想当作了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寄生教育”中,孩子的思考力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36.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释放学生语文学习空间非常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考力在磨炼中成长。第一、把思考权留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空。孩子们有足够的时空,根据生活经历,运用才智,多角度感悟社会现实,收集生活想法、整合个人见解;孩子们有足够时空,提出有见解问题;孩子们有足够时空,表达个性化  相似文献   
37.
语文学习素来强调双基巩固,同时着力于能力培养,提升语文素养。但笔者发现,由于思路的难以拓展,学生在基础学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遭遇到瓶颈,即思维狭隘,思考能力跟不上的问题。这种现状既阻碍了学习的进一步发展,也妨碍了探究学习活动的进行,而导致在新课改中本该致力实现的学习探究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38.
几年前,毕业的学生来看我时,我正抓了几个“后进生”在背《师说》。“后进生”背得磕磕巴巴,我指着毕业的学生对他们说:“当初,老师就是有‘一个都不放弃’的决心,才使他们有了默写零差错的神话。你们赶紧回去背!”其时,我靠着椅背坐着,学生都围着我毕恭毕敬地站着,这是一位教师最权威的姿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颇感自得。  相似文献   
39.
思考是一种异常复杂的、艰巨的,有时甚至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但这样的痛苦,正是培养学生思考力的强大的教育力量。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40.
一堂新课开始了,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很多学生对问题的把握简直是直切要害,语言的运用可谓是精准。我心中暗自窃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