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黍离"最早出现于<诗经>之中,其后具有了某种指称意义,成为一种具有稳定内涵的主题,随着南宋王朝的建立,南宋词人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动,心中的爱国情感也随之波动.南宋前朝大多表现为慷慨悲壮,后期多表现为苍凉沉郁,并从个体关注社会.  相似文献   
72.
异化标示着科学现实的人道主义,道德伦理视野中的历史意识,展现了人类在历史完成过程中所具有的崇高和悲壮,在马克思那里,人道、历史和悲壮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才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及其学说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73.
论元杂剧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中国古代其他悲剧作品相比较,尽管元杂剧的戏剧手法比较幼稚,但无疑,元杂剧的悲剧精神却是非常突出的。因为无论从元杂剧作家的悲剧意识、元杂剧的悲剧冲突和悲剧情节、元杂剧的悲剧形象以及悲剧的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来看,都是具有悲剧意义的。  相似文献   
74.
李贺诗歌意象超拔诡奇,他善于用刚硬有力的物象来表情达意,对于清清易流、抽象无形的事物,则或使用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或调动比喻、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使之凝化,凸显其直观可感性.同时,李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以动态的形式表现物象,与诗歌所蕴含的躁动飘忽、激越跌宕的情绪融为一体,形成"飞流挟刚"的意象特色,产生震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5.
诸葛亮一生信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对他的一生史学批评者认为做了一件“不可为而为之”之事,最终积劳成疾,悲壮辞世于渭滨(五丈原),他给历代文人志士留下了无尽的伤感悲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出师表》表露诸葛亮的忠肝义胆,抒写他的深情厚意,其情震撼天地,贯通今古。  相似文献   
76.
1949年以前,我国曾3次参加奥运会,每次从行程到结局都很悲壮:第一次刘长春1932年只身一人去洛杉矾参赛的感受是孤独;第二次1936年派出大队去柏林参赛的感受是疲惫;第三次亦即参加194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奥运会的感受则是凄凉。  相似文献   
77.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是我国“诗圣”杜甫晚年寓居夔州时的一首“感时抚事”之作。诗人因看到了李十二娘舞剑器,唤起了对公孙氏年轻时的美貌及精湛舞技的回忆,引起了对自己身世、国事的联想。该诗反映了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全诗气势雄浑,浏漓顿挫,豪荡感激,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之杰作。  相似文献   
78.
众所周知,班主任在所有主任系列中宫职最小——要负责的事不少,但做主的事不多。每当送走一届学生,常听班主任暗自诉说,自己像被掏空了一样。面对这种“奉献”后遗症,我隐约感到了一种悲壮。情不自禁之下,我要忠告每一位难兄难姐,再也不要这样活,再也不要这样过了,悠着点儿,别累坏身体。  相似文献   
79.
郑善夫的为人赤诚率真,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也有目共睹.其作品被称为郑诗、郑文,很被时人看重.他在"前七子"之外能独自树立,别开生面,形成了自己质劲悲壮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80.
郭沫若作为诗人和剧作家,热情冲动,自由奔放、放荡不羁、乐观自信.他的这些性格特征影响到他的历史剧的创作风格,使其史剧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情感化,具有了一种浓烈的抒情性和诗意美;大胆的创造和丰富的想象,使他的史剧表现出更多的主观性和理想色彩;悲剧中的光明成份,使其史剧中呈现出悲壮乐观,哀而不伤的基调.郭沫若史剧中所表现出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浪漫主义风格与其个性特征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