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1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佛教天台宗含有丰富的伦理思想,智顗的“十界互具”本质上是动物权利论伦理观;湛然的“无情有性”说本质上是生态伦理观。当我们把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伦理和以罗尔斯顿为代表的生态伦理与智顗和湛然的伦理观同放在人类思想发展史的纵轴线上加以比较考察时,不难发现,它们都属于非人类中心论(或泛主体论)伦理观。并且后者方佛是前者的回复,是高级的回复,正好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92.
懦家传统思想是我国优秀史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学习思想以及教育方法论等.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以孔孟教育教学思想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教育传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相一致的.而且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3.
“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德一直居于社会价值体系的中心,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原发性、综合性的儒家文化。传统孝德虽然曾受到广泛的批判,但传统孝德仍为现代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前,我们要通过德育来继承和弘扬孝德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意吸收传统孝德的合理成分,以孝德为起点,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和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4.
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描述的是外在时代转型期新旧两种矛盾的斗争和力量的更替,宗法制代表人物亨察尔最后在经济、政法和爱情方面对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势力的代尔伏雷实行“大交班”,从中反映出作者悲观宿命论思想和社会进化意识。  相似文献   
95.
李炼  张晗 《宜春学院学报》2024,(1):12-16+75
早期陈独秀倡导妇女解放的伦理思想,力主排除封建礼教的精神束缚,重塑妇女的自我意志与社会的道德风气。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陈独秀以唯物史观的视角关照妇女运动,提出妇女解放要从教育、职业和经济独立三方面的具体实践出发,拓展妇女解放的实践路径。妇女运动要进阶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从社会制度的根源上彻底解决妇女受压迫的困境。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妇女事业,使妇女权益得到保障,重构女性伦理观,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妇女的独立与解放。  相似文献   
96.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特性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宗法制度决定了中国早期的伦理思想具有如下一些特征:重视血亲关系;崇拜天命,“忠君孝亲”;追求道德上的完善;“法古循道”;图安求治。这些思想既有光辉灿烂的一面,又有严重的消极面  相似文献   
97.
道教在“天人合一”生态整体观的指导下.不仅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动物、森林植被、土地及水资源的戒律,而且道门中人身体力行,非常重视官观内外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并有具体的植树造林等生态实践活动。道教经文中所负载的生态伦理思想是道教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现代价值.值得人们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98.
老子伦理思想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老子伦理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无为不争,知和处下,以柔胜刚,信者吾信,不信者亦信”思想,也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其特异的超脱思想与哲学伦理态度,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运用老子伦理思想进行心理调适,保持身心健康,进行心理建构将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
《太平经》看来,“道”生万物,众生平等,万物同受天地恩泽,虽然万物都有类的区分,但他们都有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而且物有神性。人对其他自然物的态度应以“贵生”为标准,以“共生共荣”为基本原则。物全为富,情感交融的诗意般的生存状态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理想状态;为此,人要遏制自己的贪欲,保存自然万物生生不息之气。“天道无为,任物自然”,人应“助天生物,助地养形”,在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中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00.
你是个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你会透过明亮还是灰暗的镜子来看待人生?1.如果半夜里听到有人敲门,你会认为那是坏消息,或有麻烦发生了吗?A.是B.否2.你随身带着安全别针或一条绳子,以防万一衣服或别的东西裂开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