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52篇
科学研究   77篇
各国文化   86篇
体育   154篇
综合类   96篇
文化理论   39篇
信息传播   60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是传承和普及闽台文化、体现两岸同根同源的活化石。本文阐述将歌仔戏引进中学音乐课堂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剖析歌仔戏引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总结教学与探索中的实践经验,为歌仔戏这一文化瑰宝走进中学校园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绚丽多彩,而音乐就是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所以,音乐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为学生讲解我们的民族歌曲、介绍我们的古老乐器、传播我们的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以此引导学生对音乐建立初步的认知,培养学生优良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53.
54.
清中叶以来,各省外江班集中进入岭南地区,对粤剧、潮剧、广东汉剧三大剧种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江班在广州、潮汕、梅州等地与本地班竞争、融汇的进程,展现出外来戏班与本地戏班、外来人群与本地族群、外来文化与地方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历史形貌。外江班与本地班之间升沉消长的动态关系及外江戏的"在地性"转化进程,对研究粤剧和广东汉剧的生成机理,还原清代中叶以来岭南戏曲文化生态,揭示地方剧种与地域族群文化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博爱二夹弦是民间土生土长的一个地方剧种。它的主要特点是朴实真切、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因其旋律和韵味与全省流行的二夹弦既有某些相同之处又有一定差别,故称为"上二夹弦"。  相似文献   
56.
杨柳青木版年画率先在国内木版年画界实现了现代转型。传承单位的现代转型表现为,年画作坊分化为传统型、创新型和营业型作坊并形成各自特色,部分作坊表现出企业化运营特点。年画作坊的从业人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为保证年画特色,延续了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年画协会的成立促使年画作坊在技术传承、组织管理、市场竞争方面朝向规范化发展,加快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年画技术的现代转型表现为,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从发展经验看,传承主体对社会变迁的主动适应是实现现代转型的核心动力,通过营造文化生态环境实现整体保护是木版年画实现现代转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7.
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相比,越剧的历史不算太过久远,110年来,她逐渐发展成中国第二大剧种,在国外还享有“中国歌剧”的美称。
  对越剧的欣赏,一直以来,人们大都把眼光聚集于剧目和流派唱腔上,其实,越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根基应当在戏曲音乐方面,这不容忽视。为此,笔者带着对越剧的崇敬,走访了与新中国同龄的浙江越剧团。  相似文献   
58.
明代名臣谭纶与杰出戏剧家汤显祖同为江西临川名人,虽然年龄差辈,未曾谋面,然而两人却书信往来.青年汤显祖十分仰慕家乡名将谭纶的英雄气概和兵备武功,谭纶的英雄业绩和爱国精神对汤显祖"临川四梦"战争描写产生积极影响,谭纶引进海盐腔、繁荣家乡戏曲艺术的功绩为汤显祖晚年戏曲创作与演出活动提供十分有益的条件.  相似文献   
59.
曹凤群 《兰台世界》2016,(5):156-158
明代私人藏书家对戏曲传播有着特殊贡献,通过保存、传抄、递藏的纵向传播手段及以选辑刊刻为手段的横向传播行为,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戏曲文献消亡的风险,而且出版发行了诸多优秀的戏曲文献,并较大提高了戏曲文献的传播面积,促进了包括戏曲文献在内的众多通俗文献的商业化运转。  相似文献   
60.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民族文化融合始终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展是重要背景和基本动力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戏曲,其形成与发展也与民族融合这一要素息息相关。纵观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民族文化融合的运行轨迹正好和戏曲发展的流程相伴始终。民族文化融合时起时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