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7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文章从瞄准线稳定误差、激光测距误差、目标角速度测量误差、射击门延迟误差、目标中心判定误差、跳角误差等方面对战车火控系统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测量精度和射击命中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笔者发稿时的2011年是中国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诞辰110周年,而见刊时的2012年1月正是他逝世40周年。在他逝世15周年的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决定表彰梁思成和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研究"这个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显然这个国家科研最高奖的荣誉来得有点迟,而且对"哲匠"梁思成来说已成身后哀荣,但也聊可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吧。2000年设立以梁思成名字命名的"建筑奖"。同年9月  相似文献   
13.
陈立新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255-258
技术科学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克莱恩。受此影响,钱学森提出技术科学是科学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中间环节,是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在钱学森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对技术科学作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阐发了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就是技术科学的强国之道,对我国的科技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卓越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学的首倡者和主要奠基人,他的科学学思想是其整个科学思想财富的一部分。2011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深入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对于中国科学学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源于他的技术科学理论与实践,正是他把握住技术科学的中介学科地位,演绎成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而阐发了科学学产生的必然性。从率先在中国倡议“科学的科学”研究,到首先发表完整的科学学论文,表明钱学森是中国倡导和创建科学学的第一人。科学学属于社会科学,是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居于技术科学中介层次,它以全部人类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包含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力学和政治科学学三个分支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构成钱学森科学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和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5.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历史名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隶属于河南省教育厅的一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占地845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在校生12000余人。  相似文献   
16.
史贵全 《科学学研究》2007,25(Z2):159-163
钱学森对力学的性质、特点、任务等发表过系统的论述,形成了具有独特见解的力学观:力学是一门技术科学;力学工作者必须着眼于工程技术中带有普遍性的理论研究对象,提出新的科学创见,推动国家工业进步;力学与工程技术、基础科学是相互作用,相互提携的;应当有精干的队伍从事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他的力学观对我国力学事业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秋八月,丹桂飘香,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第17次技术科学论坛于8月30—31日在河南南阳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科学·技术·人文。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探索构建我国科技创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此,以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为指导,基于技术科学的原始创新功能、二次创新功能和潜在创新功能,提出以技术科学为核心构建科技创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国际大循环3种战略路径,实现以科技创新"双循环"推动经济"双循环",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及融入国际科技创新大格局提供宏观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培岭  李云开 《学会》2005,(12):29-31
自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对科技及科技人员的重视,学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由1978年的53个发展到现在的191个,覆盖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学科,联系着450万会员。地方学会也迅速发展,省级学会2800多个,地市级学会8200多个,在政府和企业发挥作用的空间之外,  相似文献   
20.
从21世纪以来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专利数据出发,依据钱学森的技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体系层次结构思想,对诺奖成果的科学性质进行判断和分类。诺奖数据显示,近15年来,物理学领域呈现出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平分秋色的局面,而化学、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明显地出现了趋向技术科学一边倒的局面。这意味着,仅从基础科学层次出发不足以实现接近诺奖和提升科技实力的宏伟目标,必须重视技术科学在建设科技强国过程中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