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2088篇
科学研究   311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119篇
文化理论   30篇
信息传播   236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郑林松 《视听纵横》2003,(5):107-107
在激烈的报纸新闻竞争中,大家都知道用标题来吸引读的眼球。而在广播新闻中起同样作用的提要却不被有些编辑所重视,写提要漫不经心,随意性很大,造成提要作用严重下降,影响新闻的收听效果。  相似文献   
22.
时评的写法     
杨军 《新闻记者》2003,(5):42-42
因为爱写时评,就与编辑有了些联系。有的稿子没改,发了;有的稿子遵照编辑的意见改了改,也发了;还有的稿子没改也没发;更有的稿子遵照编辑的意见改了又改,还是没发出来。时间久了,与编辑交流多了,渐渐就摸索出了写时评的“经验”。现不揣冒昧,总结如下,请教于方家。经验一:写时评要看地域。时评大抵是抨击时弊、激浊扬清的,所以写时就要选准地点、看准方向。如在本地的媒体上只能抨击外地的时弊,实在忍不住要抨击本地的时弊,一定要投给外地的媒体。如果不留神投给了本地的媒体,而那编辑又与你关系“铁”得不一般,乍着胆子给你发了出来。你想…  相似文献   
23.
24.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作为领导者,必须时刻记住,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行政监督的法治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5.
26.
一、地位 新闻策划是为了一定的新闻宣传目标与效果而精心筹划和设计的报道活动。那么策划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策划与新闻采访和写作相随相伴。 有不少突发性,事前我们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有时还偶然碰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对于这一类新闻,记者是一边采访一边策划,采访得到的信息在不断地为策划提供“原料”,策划同时也在不断地指导采访。采访结束时,新闻主题也已成竹在胸,动笔写作  相似文献   
27.
谢志林 《新闻前哨》2002,(10):18-18
近几年来,“新闻报道策划”一词在新闻界勃然兴起,在新闻报道实践中已经占有重要一席。新闻界对此争鸣也十分热烈。赞同者称:新闻报道可以策划,新闻报道应该策划,新闻报道需要策划。反对者曰:新闻  相似文献   
28.
案件报道的选择与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案件报道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青睐。众多法制类报刊、媒体法制栏目,都将案件报道作为“重头戏”,使用频率颇高。由于案件报道 的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紧密相关,涉及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实际工作,关联到有关人的权利与名誉,并可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与其他新闻题材相比,案件报道应当更为慎重,在选材和写作时,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29.
美国一家新闻业思想库的研究结果表明,“9.11”事件刚发生时的新闻报道是建立在可靠的消忠来源和“仅仅是事实”之上.但是从那以后,媒体的职业水准便一直在下滑。新闻业优秀素质项目的研究人员是在分析了去年9月中旬、11月中旬和12月中旬的2496条电视、杂志和报纸消息以后得出上述结论的。这些消息按照事实、对报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0.
如何搞好广播新闻专题报道,是我们经常谈论的问题。近几年,笔参加浙江广播奖及其他奖项的评奖活动,接触到不少广播新闻专题作品,这些作品中,虽然年年都有获奖的,但精品并不多见,多数是一般化的报道。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是,不少作品不能跳出就事论事的樊篱,没有把新闻事件蕴含的社会意义价值充分揭示出来,没有指出所报道的事情对于听众究竟意味着什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因而使人无法了解新闻事物的本质与真谛,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