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97篇
科学研究   4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1.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在(U)B3LYP/LanL2DZ水平上研究了无限长四棱柱、五棱柱和六棱柱型掺杂锌的硅纳米管的几何结构、电荷布局、能级和电偶极矩。计算结果表明,无限长四、六棱柱型Zn-Si纳米管的最低能结构均保持着基本的管状结构,五棱柱型的则畸变严重。五棱柱和六棱柱型Zn-Si纳米管的最低能结构的电子自旋多重态都为五重态,而四棱柱的为单重态。五棱柱型Zn-Si纳米管是这三种纳米管中热力学稳定性最强的。四、六棱柱型Zn-Si纳米管中电子从硅原子转向Zn原子,Zn原子充当电荷的受体,出现了电子反转现象。五棱柱型Zn-Si纳米管电子的转移方向比较复杂,Zn原子的位置不同,充当不同的电荷角色。两边的Zn原子是电荷的施体,而中间的则充当了电荷的受体。无限长掺杂Zn的五棱柱型硅纳米管的HOMO-LUMO能隙比较大,它的化学稳定性比较强。这三种纳米管呈半导体型。虽然这三种纳米管是极性的,但是五棱柱型的极性很弱。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纯LiMgN,Cu掺杂LiMgN,以及Li过量和不足时Cu掺杂LiMgN体系进行几何结构优化,计算并分析体系的电子结构、半金属性、形成能及光学性质.结果表明,Cu掺入使体系产生自旋极化杂质带,表现出半金属性,且体系性质受Li计量数的影响.当Li不足时体系的杂质带宽度增大,半金属性增强,净磁矩增大,同时体系的形成能降低,居里温度提高.而当Li过量时,体系半金属性消失,但带隙值减小,导电能力增强.通过比较光学性质发现,Cu掺入后体系在低能区出现新的介电峰,且当Li不足时介电峰增强,同时复折射率函数也发生明显变化,体系对低频电磁波吸收加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掺杂过渡金属Scandium(Sc)原子对C70富勒烯储氢性能的影响.通过吸附能等参数比较了金属Sc原子在C70富勒烯的五元环和六元环上的吸附强度,进而分析了C70富勒烯吸附金属Sc原子后的储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五元环全部吸附上12个Sc原子后,每个金属Sc原子最大可吸附四个氢分子,系统的储氢率可达6.50%.本文为未来研究高储氢材料提供了一个可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TiO2粉体,并加入稀土La对其进行改性,得到优化后的纳米La-TiO2粉体.在此基础上,将氧化锌引入到La-TiO2粉体中,得到ZnO/La-TiO2纳米粉体.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同步热分析仪(TG-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甲基橙为光催化降解物,在300W的紫外灯下对其进行降解,实验表明,ZnO/La-TiO2纳米粉体的降解率可达92.57%,比纯二氧化钛的光催化降解率增加了36.58%.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经典的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中对不同的硼掺杂金刚石薄膜(Boron-Doped Diamond,BDD)电极上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测试,研究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其动力学特征,判断电极电催化活性的高低。研究发现,硼掺杂体积流量在1~15 m L/min范围内制备的4个BDD电极的可逆性和电催化活性顺序为10 m L/min15 m L/min5 m L/min1 m L/min,与前期有机物降解实验得到的结果相一致,说明采用循环伏安法可以快速便捷地判断电极的催化活性。对最优的BDD电极的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传递系数α=0.426,电极反应的速率常数k~0=1.19×10~(-3)cm/s。  相似文献   
16.
我已然成长     
李江 《初中生》2015,(35):34-35
是5月,空气中充斥着煤气般令人窒息的热浪.学校里的树开花了,小小的,涩涩的,花儿还很娇弱.未开放的犹如小果子,正待我兴奋地跑过去欲尝其美味,却蓦然发现旁边那些已开的花儿.我禁不住自嘲:好眼力呀,把花骨朵当成果子了!忽然觉得这些花儿似曾相识,在哪儿见过.对了,那棵老老的树. 冬天,它老老的,枝丫光秃秃的.我似乎看见它苍老的眼神无力地看了我一眼,心里不觉涌出一股怜悯,想,它快要死了吧?周围的树都那么年轻,那么绿,它却这么苍白,灰灰的,树皮还掺杂着一些黑色.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半导体光催化剂材料中,TiO2具有氧化能力强、化学稳定性好和成本低等优点,但是TiO2对太阳能利用率和量子化效率低的问题制约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人们对TiO2做了大量的改性研究,其中掺杂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氧化六方铵钨青铜的制备条件、纯度与收率的关系以及氧化钨青铜在有机相和水相介质中的掺杂反应,得出氧化六方铵钨青铜掺杂均匀性更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背阳光的猫     
这是一个陌生而美丽的地方.蓝天上白云轻柔飘逸,四周树木茂密,连空气中都掺杂着草木的清香.艾儿坐在草地上,尽情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热扩散铝化物涂层存在的涂层有害元素掺杂和制备过程有毒气体释放的顽疾,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温防护涂层课题组沈明礼副研究员等研发出颠覆传统的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绿色”渗铝技术,使先进铝化物涂层制备达到像真空镀膜一样的无毒气排放、无有害元素掺杂要求,涂层抗氧化性能优越于普通的铝化物涂层。“绿色”渗铝技术,基于真空高密度铝等离子体辐照效应,通过高密度铝离子的沉积、注入、溅射和辐照增强扩散机制,可实现无有害元素掺杂的高性能铝化物涂层的高效可控、无毒气排放制备。相关机理研究已公开发表在Scientiifc Reports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