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江淹才尽与永明新变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朝时期文学追求新变的思潮很盛,永明体诗歌便是这股风气影响下的重要产物。而江淹的文学思想带有明显的复古色彩,他对前人借鉴较多,对永明体诗人缺乏认同,江淹才尽便是永明文学思潮在社会上占据主导地位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
新时期文学在从巨大的思想桎梏和形式约束中解放出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到八十年代中期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文学思潮循序更替,新的手法和技巧不断得到实践运用,新的观念和领域不断产生拓展。在这个文学繁荣的大背景下,继莫言、残雪、马原、刘索拉、徐星等卷起“先锋小说”的第一个浪头后,大约在1987年前后,新时期文学“先锋小说”的第二个浪头劈头涌起.一批以60年代出生者为主体的,具有崭新叙事方式和文体风格的作家出现了,给文坛带来一阵噪乱与骚动,他们是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叶兆言、北村等。这批作家们热衷于对小说形式的实验,对传统故事和意义持摒弃态度,到九十年代初,其创作便处于不得不转型的境况中。  相似文献   
63.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学现象,具有反封建、反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王权专制、反对压迫奴役,要求民主、自由、解放的性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对中国“五四”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二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皆不相同,因此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与“五四”新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追求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4.
朦胧诗潮汇聚着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的种种因素,其中尤以现代主义的强光炫人眼目.主流意识形态宏大叙事的历史观念在朦胧诗中被疏离,取而代之的主要是现代主义倾向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等多向度的历史反思和历史重构.  相似文献   
65.
董其昌受明中叶文学思潮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老师莫如忠.其中莫如忠与唐宋派的关系密切,使得莫如忠的文学主张与唐宋派一致.因此,董其昌虽然身处晚明,但在对待唐宋派与"后七子"的文学分歧时,始终恪守着唐宋派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66.
泰山学院     
《中国成人教育》2007,(11):F0002-F0002
泰山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传统的优势学科,学科现有刘克宽(当代文学思潮)、张用蓬(现代文艺流派与戏剧)、宋阜森(现当代作家作品)、毕建模(现当代杂文)、田承良(当代作家作品)、刘欣(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傅丽霞(现当代文学解读学)等7位年富力强、学有专长的教授,另有副教授1人,讲师2人,  相似文献   
67.
文学思潮的“特性”,即是指只有在“文学思潮”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显现的东西。只有当各种因素的“共同倾向性”呈现出容易被人们感知的“群体”样态时,“思潮”的生命过程才算开始。“共同倾向性”,既表现为“共时性”的各个完整系统之中的各环节或部分,又表现为“历时性”衍化而成的“家族相似”式的纵向现象异变中。“文学思潮”的“群体性”,既可以是某一特定时期以平行方式排列的集束“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现象以跨时空(指不同文化时段)排列呈现为纵向性的“现象”群体。文学思潮的“扩张性”特点,意味着它总体上不是内敛,而是外扩并具有强大的辐射性。由“点”到“面”的变化过程亦就是由单个的“思”之于群体“潮”的生成过程。“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最先呈现了某种趋向,潜含了外扩的潜能及被多角度接受的可能性。它首先体现为对存有“小异”的“同质”因素的“吸附”,其次表现为对在对抗中日益弱化的因素的“招降”或“改编”,同时也相应产生对“传统”因素的“改造”。“整合性”是文学思潮“扩张性”特征的重要内涵,也是“扩张性”功能外化的主要策略。“整合”中的“呼应性”和“矛盾性”(对抗性).可谓文学思潮扩展历程中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68.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启蒙文学的最后一站,它的文化审美启蒙的姿态很鲜明,其时代性及延后性影响巨大,值得重新反思研究。贾平凹作为贯穿当代文坛的大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是“寻根”思潮中很复杂的一个文学现象,他与“寻根”思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阐释。贾平凹成功地避免了“寻根”文学的两大致命遗憾,在继承中国性灵文学的创作传统方面甚得神髓,真正达到了“寻根”的文学目的。这一波文学思潮给贾平凹的最大受益,则是他在创作上尝试探索出了将西方现代叙事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结合的范例,创作出了《天狗》、《黑氏》这样的佳作。而拉美文学将神秘文化与象征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启发了贾平凹将魔幻象征的艺术思维与禅宗思维契合,形成贾平凹式的神秘象征艺术。  相似文献   
69.
在欧洲中世纪,由于神学占统治地位,人成为神的奴隶,失去了自身价值。文艺复兴开始了“人”“神”之争,人文主义者明确提出了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还“人”以本来面目。启蒙运动又更进一步要求变革社会制度,从审视人生走向审视社会,从对社会制度的改造中实现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将人生的意义提高为追求人类的普遍幸福。  相似文献   
70.
西方现代主义学思潮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在的写作技巧和内在的思想观念两个层面上。这些影响对原有的现实主义主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另外,学本土化和全球化的二元对立问题也随之产生。但无论怎样,在新时期小说中,西方现代主义创作原则已然成为了中国化的现代主义,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