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武汉六中  黄德灿 《华章》2011,(12):30-31
文章要有主题,主题如何体现出来?人们常说,画好了龙,还必须点好睛。有了点睛才有主题吗?当然不是。因为文章的主题主要依赖于材料和内容。点睛只不过是把文章内容中含有的思想揭示出来。一般的记叙文章有点睛的必要,考场记叙文章更有必要。强调必要,一是为了引起考生的重视,深化文章内容,二是为了给快速阅卷的老师一个明确印象。可是不少同学点睛做得很生硬,像是硬贴上去的一个标签,给读者留下的是一个不好的印象,显然巧妙点睛是艺术,要做到水到渠成,发人深思,进而让读者拍手叫好,就要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相似文献   
12.
泛读是指阅读大量不同题材、体裁、领域的文章或书籍。初中阶段英语泛读主要是考查初中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扩大词汇量,增强文化背景知识。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前几日,我读到一篇题为《妈妈回来了》的小学生习作,全文仅107个字,竟令人难以置信的从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了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文章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课程目标”第九条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可现实是,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文言文,一学习文言文就眉头紧锁,痛苦万分,甚至有学生说:“老师,你讲吧,我们都记着呢!”记,成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是章的眉眼。那么,如问使我们的章“眉眼”盈盈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作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El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较容易。”我们当然很难做到像作家那样。但是根据如上所述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材料是写作的本钱,是习作者的财富,更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现行学术期刊的主要载体是以文字印刷品形式出现,学术期刊编辑的主要工作是与文字打交道.长期以来,学术期刊编辑重视文章内容和文字的编辑工作,而把图画、照片等图像视为与学术期刊不相关的东西,认为学术期刊不能刊载图片,杂志才可以配图,而且认为那是美编的专职工作,图像在期刊中仅有美化装饰作用.  相似文献   
18.
言精练的特点决定了要多读,读得准,读得有韵味,进而熟读成诵。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朗读未免太单调乏味,如果每次朗读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会使朗读的水平不断地提高:第一次朗读为正音,把章的字音读准确;第二次朗读,整合古的现代意思,读懂,读明白;第三次朗读,依据语言的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来:第四次朗读,依据对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读出感情色彩;第五次朗读,要整合,字正腔圆、感情饱满、韵味十足;最后把课背诵下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篇议论文,如果说论点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论据就是其血肉。论据即为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和名言。如何使自己的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语言有内涵底蕴呢?这就要求我们能在事例的选择和表述上讲究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作文的联想     
写作文不能没有联想,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还可以开阔思路,进而写出语言生动的好文章。那么,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