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2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消费文化具有影像的无深度的仿真符号的特征以及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功能、它促使新型文化媒介人诞生,所以消费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化史上,消费文化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52.
文九 《培训与研究》2009,26(6):46-48
消费文化具有影像的无深度的仿真符号的特征以及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功能、它促使新型文化媒介人诞生,所以消费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化史上,消费文化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53.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问题上,吴宓等学衡派人物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由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侵扰,吴宓等人的思想文化主张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理解。实际上,无论是在新文化的建设上,还是在文学、教育以及道德领域,吴宓都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意见,无论是在他的个人生活,还是文学观点、学术主张中都有对道德的特别强调,在今天这样一个被普遍看做道德滑坡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54.
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又要植根于当前的现代化建设,还必须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包括西方文化即欧美各国文化之长,只有如此才能创造出绚丽多彩、蕴涵深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需要比较分析中西方文化的渊源、流变及特质.  相似文献   
55.
随着<基础教育课和改革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以回归生活世界为主旋律的高中政治新课程,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渴求有效的师生交往,以促成课堂教学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56.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科学阐述了新旧文化的实质内涵.判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性质,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向,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作出了科学总结。这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人类文化史为背景,从天、地、神、人交相辩证的关系中考察诗性智慧的动态进程。文章对原始人、近代人和现代人的诗性智慧作了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剖析,指出充分的诗性智慧乃是审美判断的意志自由,“理解——判断——取舍(选择)”是思维也是诗性智慧的基本模式。经历了古典和近代诗学的解体,东西方诗性智慧将在面向未来时发生新的碰撞与汇通  相似文献   
58.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革命的先驱,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鲁迅有关文学、文字学的著作中,多处征引《周易》的文字,以《周易》立论。因此,研究鲁迅对《周易》的看法以及他从《周易》出发,整理、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9.
“三个代表”是一个完整的表述 ,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过去在论述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时候 ,通常也表述了党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这两层含义 ;但是 ,明确地指出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并将它与其它两个“代表”连在一起并列提出 ,则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60.
鲁迅留日时期强调文学的功能在于"涵养人之神思",激发"心声",促进个体精神振拔,实现立人兴国,并探讨了中华民族现代转型中所谓"枝叶"和"本根"问题。五四时期将探求心声的文学想象汇入"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早期探求"心声"的文学观成为鲁迅与五四相遇的契机,促进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并为五四提供了文学的精神视点和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