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5687篇
科学研究   309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360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26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636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61.
人类的推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否视为隐喻意象的推理?这是认知语言学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可是,隐喻在不同语言中的概念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相对性,这就需要探明"通用的、广泛的"或"特定文化"的概念隐喻"是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962.
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似是一个常识,但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质疑.参考Acemoglu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观点,构建了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的理论分析模型,揭示出受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是不确定的,而合理的环境规制可以改变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1998—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基于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全局DEA模型测度了能源效率,并分地区运用广义矩估计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 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的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均没有显著正影响,但东部的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下对能源效率有显著正影响,而中部和西部的环境规制没能改变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中国的现实情景,对实证检验结果给出了直观解释  相似文献   
963.
文章讨论了英语成对词的构型,以及其两个构成因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概念合成理论为指导,解读了英语成对词的意义,并根据对其解读所需经历的概念合成次数的多少,将其分为三类:一次合成型、二次合成型和三次合成型成对词.文章还揭示了成对词意义背后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发现了一些隐喻型或转喻型成对词以及先转喻后隐喻型成对词.  相似文献   
964.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汉英语中动植物词汇隐喻意义的对比分析。动植物作为自然界的存在,跨越地域,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很容易找到对等词。然而,由于地理、文化、思维、生活方式等等的差异,不同语言中同一种动植物词汇隐喻意义往往大相径庭,甚至有些动植物词汇存在很多的语义空缺。本文通过分析汉英语中动植物词隐喻意义的异同来探索两种语言中动植物词汇使用的异同,从而更准确的理解和使用另一种语言中的动植物词汇以做到更好的用另一种语言交流或者翻译。  相似文献   
965.
各民族语言中的隐喻是有理据、有文化内涵的。从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经济体制等方面分析探究导致隐喻认知异同的根源,以全面深刻地理解蕴涵在隐喻中的文化共性与个性,正确解读英汉隐喻话语的意义,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66.
名词化隐喻(Nominalization)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方式。研究名词化隐喻在各种语篇中的体现和功能十分重要。名词化隐喻在农业科技英语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具有语篇正式功能、语篇衔接功能和语篇简洁功能。  相似文献   
967.
孙毅  王薇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4):133-137
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这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到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学界已普遍意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手段,更是一种独具魅力、以一事物描写另一相关事物的思维方式。有必要在搜集和归纳大量表示颜色概念的隐喻表述的基础上,验证隐喻作为人类的思维方式存在共性与个性,探索颜色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认知模式和优势分布特点,进而挖掘其内在的体验哲学根基及深层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968.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本文探讨了英汉隐喻之间对应的三种类型:完全对应关系、不对应关系和部分对应关系,指出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将会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969.
隐喻的实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表达另一种事物”(Lakoff and Johnson,1980:5),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1](p·28)作为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是词义引申、演变、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衍生新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70.
隐喻是人们思维、行动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其中的空间隐喻则是人类认知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认知领域,是语言中最为基本的隐喻类型。空间隐喻既是语言现象,又透析了一种思维现象,它对于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