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明清小说插图的绘图者们热衷于通过对最具"孕育性"顷刻的把握、特殊的时空分割方式以及独具意蕴的静态绣像描画以达到最真实、准确再现文字信息的目的;而插图对故事场景进行的带有情感倾向的取舍、图题的褒贬寄寓以及有意无意的图、文不符现象,又表明绘画者试图对小说作出符合自身审美习惯解读的努力。在插图本小说中,文字与图像之间呈现一种特殊的互动关系。明清以来各插图本《三国演义》,正是明清插图小说语-图互文规律的代表。  相似文献   
52.
(足瓜)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标点本《西游记》第八十三回:行者变得小小的,(足瓜)在咽喉之内,正欲出来,又恐他无理来咬,即将铁棒取出,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个枣核钉儿,撑住他的上腭子,把身一纵跳出口外。注释云:(足瓜)(guā):跳、越。曾上炎(1994)解释同。按:(足瓜)不是音读guā,释义亦非,据《古本小说集成》(以下简称《集成》)明刊世德堂本《西游记》  相似文献   
53.
鲁迅与明清小说关系研究颇具文学及社会意义和价值,可以从鲁迅小说对明清小说思想及艺术的批判继承与发展、鲁迅对明清小说的学术研究以及鲁迅运用明清小说作为资源在其杂文中做出"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几个方面切入研究。但就研究总体状态而言,新中国成立前多为较直观的感受;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一段时期内的相关研究屈指可数,难以形成规模与特色;新时期以来,这一研究展现出一种多维度的纵深迈进。  相似文献   
54.
通过明清小说教学,帮助大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涵养自身德性,丰富精神世界。兹举《儒林外史》为例,来说明明清小说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实践。  相似文献   
55.
《高中生之友》2010,(7):28-29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优秀的作品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学典范了。每天耳濡目染,无形中受到它们良好的熏陶和教养,我们逐渐变得富有涵养和学识,文质彬彬了。在惊叹中国古典文学(狭义上)斐然的成就时,我们还应铭记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这轮“红日”,  相似文献   
56.
在明清通俗小说中,有大量的俗字。阅读和研究明清小说,应该注意其中的俗写。我们以明清小说刊本为基 础,对"跴"、"■"、"肘"、"■"、"并铁"、"担括"、"拇量"、"■"、"■"等俗写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57.
以“补史”论对明清小说的影响为视角,阐述了明清小说的历史意识。指出,重史尚实的文化传统导致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空前繁荣,借史垂鉴的创作目的决定了历史题材小说的现实寓意性,循史遵统的思维取向规范了历史题材小说的伦理教化性;分析了明清小说在反映社会历史生活方面的三个特点:详变略渐、贴近现实和囊括包罗;比较了“事关军国、理涉兴衰”,展示重大历史事件与“世情民俗、市井百态”,再现社会历史风貌这两种类型的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58.
朱萍 《文教资料》2009,(6):36-37
本文针对英汉两大语言体系的异质特征的相互交流,从语法上剖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追溯中国古典作品对外发展的历程,着重介绍《赵氏孤儿》等中国明清时期的经典名著在外译过程中对世界文学风格及文学思潮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古典作品的翻译实践,阐述作者对翻译原则的看法,即以直译为主,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相似文献   
59.
明清小说中的有关宣卷和进香活动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明代妇女生活的状况.听卷和进香,成为明清妇女消除寂寞和拓宽生活空间的重要宗教活动.尤其是那些婚姻生活不幸和艰于子嗣的女性,她们从中寻找精神归宿,也借此外出游山玩水、遣怀散闷.同时,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揭示了人物形象的内心隐秘世界,也是研究古代宣卷仪轨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60.
明清著名小说人物性格演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著名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 ,探讨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的人物典型向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过渡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