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以五部明清小说为例,具体分析了传统友谊观、爱情观,并指出只有对其批判继承才能有助于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2.
《中国小说史略》对"讽刺"与"谴责"的界定与分析,存在着严重的错位与误读,之所以造成理论上的缺失或谬误,除了方法上的原因,还有时代潮流的潜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文学批评对话体现在理论上的融通。学界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接受美学因素已有探析,涉及中国古典诗论"意境"的接受美学、中国小说文本中的接受美学、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接受理论的交互等。明清小说评点也有围绕"期待视野"的探讨,兹进行细考,以使得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接受美学贯通的路径更为明晰。  相似文献   
94.
近读康振栋、吴欣《也释款蹙》(《中国语文》2008年第2期)一文(以下简称康、吴文)①,获益良多。该文指出前人有关款蹙释义的不当之处,认为:‘轻移莲步’跟‘款蹙湘  相似文献   
95.
科举在明清社会中占有中心地位,它并不局限于文人的范围之内,明清时期许多社会风尚习俗都受到科举的影响,整个社会心理、社会习俗、社会活动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查考明清小说发现,明清时人在取名、科考风俗以及科举信仰方面均形成了诸多共性,并与科举保持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6.
信仰世界中,除了人们熟知的天神、地祗、人鬼之外,还有鲜为人知的魅。对魅的认知,学者普遍认为魅是鬼或者鬼系的一种,但是,鬼与魅确有区别。魅形象不断发展变化,在清代笔记小说中,不仅保留了前代类似的幻化人类,魅惑人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此时的魅虚实不定,寓意深刻。依据文献中魅的形象特点,可以说,具有魅性的一切对象,都是魅。  相似文献   
97.
明清小说中的妒妇形象可谓异军突起,蔚为大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从社会经济的影响、一夫多偶的婚姻制度等角度入手.分析妒妇产生的各种原因,多没有站在妒妇本身的立场。去看妒妇的情感需求及心灵世界。文章把封建社会为人摒弃的妒妇还原其在家庭内部妻子的身份。不再把她们看作男性的陪衬,作为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性别,从人的本性出发,以心理学、社会学理论探讨妒妇区别于其他女性个性特征的原因、心理,以及对今天人们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汉语大词典》收有“作酸”词条,释为呈酸性指食后反胃产生酸液。但笔翻阅明清小说时发现‘作酸’在明清小说中,有一条不为各类辞书所载的义项,即‘吃醋’义。例如:  相似文献   
99.
明清时期的一些小说理论家,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比较与诠释,提出了许多很有创见性的_观点,如对“类同与差异”的诠释、“接受与影响”的研究等。这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及小说理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去研究明清小说理论,可以探求这一理论探索的新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0.
小说作为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其内容往往可以补正史记载之缺,通过小说文本的阅读,我们可以切实体会当时的时代气息与社会风貌,可以把握社会各阶层状态、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脉动,乃至人们的精神活动。考察明清小说中的商人形象和商贾活动,正是我们在正史之外的认识明清商业经济状况的另一种形象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