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2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张洪  浩然 《出版参考》2006,(9):53-53
也许是冬天的缘故.柏林看起来有些灰暗.一袭黑衣里裹着的多是如花似玉的青春。到处是浓雾刚刚退尽的气味,莫扎特的《安魂曲》似发自某个角落,悄悄向四周蔓延。我在街头等候红绿灯的片刻就明白了这座城市的传承,它还在马车洒踏、长裙曳地的年代里体面地日耳曼着.飘忽的行人吐着烟圈目光闲适地甩到对面.  相似文献   
82.
<正>在余秋雨先生的笔下,西风古道上行走过商王朝的君臣,这是盘庚率领的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走过骑着青牛的老子,白发黄袍,渐渐消失在黄尘滚滚的大漠荒烟中;行走过孔子和他的弟子,这是历时很长、很艰难的行走,似乎没有结  相似文献   
83.
84.
85.
卢淑玲 《海外英语》2012,(11):153-154
王佐良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的译作《西风颂》为人们所称道,也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但对该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还较少。该文将以王佐良先生翻译的《西风颂》为例,分析该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并指出一些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  相似文献   
86.
姜春兰 《海外英语》2012,(22):195-197
该文首先讨论了卞之琳独特的诗歌翻译理论:1)"以诗译诗",即翻译格律诗应力求用相应的汉语白话格律诗进行翻译;2)以"顿"代步,在尊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外国诗歌所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效果。其次,通过比较《西风颂》的三个译本展示卞之琳诗歌翻译理论的实践性及其译本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87.
88.
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理论基础,提出“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观点.郭沫若所译《西风歌》,揭示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89.
作为自然物的"风",千百年来,被无数的诗人请进诗中,吟出华美的篇章。春风、秋风、东风、西风,"卷起千堆雪"的风,"吹皱一池春水"的风……风在诗中形态万千,充满灵性,有情有意,风采迷人。先说春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  相似文献   
90.
<正>人生在世,需干事业。没有理想,浑浑噩噩,等于是行尸走肉,一个人需要有目标有追求,要有为了自己的目标所做出的努力,非此不能成大事也。做成一件事并不是只能靠外在条件,关键还得靠个人的努力,而且个人的努力是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