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79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加强学校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近年来,我校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2.
面向社会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基本任务。要完成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从教育等相羌环节人手。传统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  相似文献   
33.
对有学者提出体育健身价值目标应该向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转化是体育终身化的行反思,提出进行体育践行才是终身体育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语文教学融德育、智育、美育为一体,因此,语文课以其知识面广、情感性强而在渗透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5.
体育既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只能单纯按照教师或者考试的要求实践,学生丧失了课堂主体地位。教师以及学校教学理念的落后,导致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僵化,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创新对高中体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提出了以建设创新型高中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型分类教育新模式、建设创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建设创新型体育评价体系等实现高中体育教育创新的途径。体育教育创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创新要有明确的创新内容让学生去实践。建立学会选择是创新教育的基础素质中的要素之一、学会设计一个适宜难度是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以及建立一个明确过程、分层有序的评价体系等具体的学生实践途径和方式。最后,高中体育教学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在观念和行为上都进行创新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36.
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职责就是要实现教育目标。在学校实行的所有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也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德育工作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德育工作要摆在首位。  相似文献   
37.
人才的培养是当下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德才兼备,五育并举”是时代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是塑造挺拔灵魂的关键.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者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互相融合与促进作用.文章从“德育,塑造完美人格”“智育,发展科学素养”“体育,塑造坚强毅力”“美育,陶冶审美情操”“劳育,缔造美好生活”五方面着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8.
陈立娣  杨静 《考试周刊》2013,(98):158-159
文章基于审美教育相关知识及大学生现状,阐释大学审美教育在德育、智育及体育方面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9.
对于幼儿教育阶段是否需要教材的问题。我认为其实质是要秉承何种理念,以何种内容、何种形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进行熏陶、教育和引导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一度存在片面强调智育的倾向,一些人包括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认为,游戏是浪费时间,孩子上幼儿园就是为了学知识,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