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2篇
教育   38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7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本文以为曹禺的戏剧摆脱了狭小的情感领域和实用的功利目的,超越了对人物好坏的道德是非评判,对具体社会问题的直接表现和对时代背景的如实描写,显示出对世界背后的奥秘和人生况味的深刻关注和执拗追索。  相似文献   
442.
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结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这既体现在曹禺戏剧的创伤模式中,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人物类型上,曹禺戏剧的创伤模式可分为:原罪意识与《雷雨》的创伤模式,世界末日情绪与《日出》的创作模式,受的教义与《原野》的创作模式,人性重构与《北京人》的创作模式,其戏剧的人物类型可分为:贪婪型、淫乱型、仇恨型、使徒型、市侩型、无辜型等,而其在其中均可见到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3.
曹禺的《北京人》一直被认为是其巅峰之作和“炉火纯青”之作。在经过了80年的时间考验后,依然是一部公认的经典剧作。这部剧作具有一种勒内·吉拉尔所说的“摹仿性竞争”,也体现了东方化的美学特征。像《雷雨》《原野》中传统的中国元素一样,在《北京人》中,更有一种为中国封建文化奏唱挽歌的意味,这种挽歌是通过舞台的氛围来渲染的。在《北京人》中,显示出的道具和布景如曾文清的鸽子、字画等,最为完备。本文试图在重读经典的背景下来分析曹禺的《北京人》。  相似文献   
444.
笼罩浓厚神秘主义氛围的复仇悲剧《原野》以去城镇特征的乡村原野作为叙事空间,以强烈悲剧意识与原始生命意识贯穿全篇完成戏剧文本建构。《原野》文本以渗透日常生活的仪式与诅咒为表达方式,将异化自然空间与异化生活空间作为主要戏剧空间,在荒诞意识与现实空间中完成原始生命意识呈现。  相似文献   
445.
大树 《四川档案》2005,(1):16-17
1933年夏,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奉献给了《学季刊》。两年后,学泰斗郭沫若读了这部剧作深感震惊,盛赞这是部“难得的力作”,称作曹禺“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曹禺还与清华园的一位纯情少女演绎了一首绚丽的初恋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