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Alvin 《八小时以外》2011,(7):124-124
我始终相信每段文字必定带着作者的独特气质。想起作者笔下的两个男子,三木和清河,他们对待感情的态度如同未经洗礼般静雅,爱得纯粹又爱得浓烈。生命中有些事婉转沉重。  相似文献   
82.
83.
有位盲人,一生中从事着一件工作:种花。因为他父亲是远近闻名的花匠,子承父业,他别无选择。他天生是个盲者,从不知道花是什么样子。别人告诉他花是美丽的,他便用手指细细地触摸,从心灵到颤抖的指尖,真切地体会美丽的含义;有人告诉他花是香的,他便俯下身去,用鼻尖小心地嗅出另一种芳香来。几十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84.
85.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1928年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之际拜谒托翁墓后写下的抒情性散文,后被我国翻译家张厚仁译成中文,在选入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时,编者作了适当的修改,透过这些修改的文字,我们可以揣摩到修改者锤炼语言的  相似文献   
86.
徐璐 《中国德育》2014,(6):12-14
大学生对"最美精神"有很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美精神"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影响很大,而且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开展德育可以弥补传统德育的不足,所以以"最美精神"为切入点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是可行的。高校要将"最美现象"融入立德树人的培养体系中,将"最美精神"贯穿德育始终。  相似文献   
87.
与新媒体事件中官民对立的抗争性事件不同的是,“最美人物”的建构体现了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协商.网民建构“最美人物”的立场多来自于社会关怀,而传统媒体则将“最美人物”纳入典型人物报道的框架.新媒体事件的参与性促使典型人物报道发生了变化,在宣传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注重对人物本身和公共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8.
近些年,地方媒体“最关”人物报道突破了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固有模式:在典型人物的推举力量上,它变单纯的官方推动为“官民共举”;在典型人物的报道模式上,它变“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模式为“自下而上”的公众话语权模式,弥合了官方舆论与公众舆论的裂隙,使两个舆论场达到了空前统一。这为部队典型人物的宣传创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孙成 《新闻世界》2014,(9):23-24
近年来,全国涌现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女孩"、"最美警察"等一大批影响全国、感动全社会的"最美人物",一个个最美故事正在社会上广为传颂。然而,在一些"最美"类新闻给社会带来满满的正能量的同时,此类新闻中也存在着泛滥化、标签化、惰性化、虚假化、报道不平衡等问题。媒体应从慎用"最美"、坚持平衡客观报道、提高媒体人自身素养等方面对"最美"类新闻报道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0.
从伦理的角度看,道德焦虑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情感,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的道德困境进行反思时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最美现象"反映了人民群众内心对社会风尚和社会道德的一种企盼和期许,它所折射出的"最美精神"具有一定的道德效应:营造"向善"的社会道德氛围,提升道德自信;彰显人的道德主体性,强化道德自律;引领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增强道德自觉。道德效应是化解道德焦虑重要的、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