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20世纪的百年文学长河中,老舍、巴金和茅盾一起铸就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其中,老舍先生对现代长篇小说文体风格的成熟作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与此同时,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品味的杰作,如《月牙儿》和《断魂枪》等,这些作品,虽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艺术精湛,堪称经典。其中《月牙儿》更是集中代表了老舍短篇小说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52.
在老舍的作品中,《月牙儿》是一个颇为独特的篇什。它显而易见地标举了象征主义艺术表现的手法:《月牙儿》使用了月牙、黑暗、饥饿、花、蝙蝠等象征形象,并且构成一个粗疏的体系;更重要的是,象征主义手法的系统运用。更突出地表现在“月牙儿”这一象征形象运用的节奏感和“循环结构”上。  相似文献   
53.
老舍先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文学大师,是首都人民的骄傲。他的许多作品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二马》《月牙儿》《四世同堂》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称“老舍”先生为“老shě,也有人说应该读作“老shè”。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54.
月夜遐想     
[原题呈现]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有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将它们写下来,一定能打动人。自己给习作定个题目。(苏教五下习作7)  相似文献   
55.
莫默 《快乐阅读》2008,(8):20-24
高一开学的第四个星期天,蓝小沫和她最好的朋友索小朵吵得很凶。蓝小沫担心她和索小朵再也不会和好了,于是便蹲在马路边的一个站牌前哭得稀里哗啦。  相似文献   
56.
我长大了     
妈妈说我长大了。是呀,以前我打针总要哭,现在可不同了,反正哭也要打,不哭也要打,咬咬牙就过去了;《故事大王》换成了《中国当代小说丛书》;那心爱的手枪也"下岗"了,顶替它的是与我朝夕相处的半导体……然而,我最大的变化是胆子大了,敢走漆黑的夜路了。  相似文献   
57.
曾艳 《文学教育(上)》2009,(13):136-137
一九三一年,老舍写了一部后来毁于“一·二八”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月牙儿》是从其余烬里升华出来的精华,材料是其中最精彩的最忘却不了的一部分,写得集中、整齐、完美。老舍曾经说过:“由现在看来,我楞愿要《月牙儿》而不要《大明湖》了。”[1]由此不难看出作者对《月牙儿》的喜爱。在作品中,读者久久不能忘却凄美的月牙儿给这个作品烘托的那种氛围。月牙儿出现的次数之多,不得不让人想起“我”的命运转变。“月牙儿”作为一种意象在作品《月牙儿》中共出现了八次。  相似文献   
58.
天空像一幅黑色的幕布,上面缀着闪闪的星星和弯弯的月牙儿,家家户户亮起了灯,秋夜静谧而迷人。  相似文献   
59.
潘婷 《考试周刊》2015,(52):11-12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同收于《樱海集》,两部作品都创作于1935年,纵观学界对老舍作品的研究状况,《阳光》比起《月牙儿》稍显黯淡,不过把《阳光》与《月牙儿》做互文性阅读分析就不难发现,尽管学界很多研究者从很多层面剖析《月牙儿》这部作品,但大多数都把《月牙儿》中主人公"我"的命运悲剧归结为"贫穷的生活"、"黑暗的社会"等外在因素,关注造成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原因的很少。本文通过《月牙儿》与《阳光》的互文性阅读,挖掘《月牙儿》所表现的女性悲剧的其他深层次原因,并从作者老舍的创作角度解析文本透露出的作者的女性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60.
沈从文与老舍的作品中都有对妓女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和关怀。然而,两位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不尽相同。老舍侧重于批评黑暗社会对底层女性的摧残,强调社会解放;沈从文侧重于表现下层妓女虽然卑微却不失人性美好的精神,强调人性美和人性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