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051篇
科学研究   112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美即虚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现象学、怀疑论的视界,对美的存在本质进行形而上的新话语和新思维的追询与回答,从而诞生“美即虚无”这一异于传统美学的本体论,并对虚无这一概念进行深入全面的阐释和赋予它崭新而丰富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02.
体用不二是王弼哲学体系一以贯之之道。这不仅体现在王弼的本体论思想上,而且还贯通于王弼的解易方法论,以及“圣人有情,应物而不累于物”、“名教出于自然”等伦理学命题之中。  相似文献   
103.
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是马克思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标志,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马克思哲学开启了一条由实践思维方式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道路,使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  相似文献   
104.
孙进  江林昌 《寻根》2006,(2):42-49
《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其中的“混成”,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同,马王堆帛书《老子》作“昆成”。“昆成”亦“混成”,同音而借。如何理解“混成”,各家回答不同。或以为“浑然而成”,如:  相似文献   
105.
本从哲学本体论出发,以对“体育是什么”的提问方式的反思为前提,认为在现代语境下,应当追问体育的化意义,而在现代性处境中又必须以身体的本体论为理论基石,“身体成为存在的确证”是对当代体育的化意义的尝试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6.
动物与法历来有着化上的不解之缘。在中外法律思想史上,人们喜用各种动物以及相关的故事来阐发自己的法律思想和主张,用形象有趣的譬喻箴言来解说深奥艰涩的法学理念。有的作象征式解说,有的作寓言式的解说,有的作隐喻式解说,这些解说渗透到法学本体论、价值论、工具论、目的论、运作论及通变论等各个层面中,从而使得法学的理性思维获得一种鲜活的感性语境,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法律化。当然,这种法律化也有其黯淡的一面,表现为缺乏逻辑实证与规范分析,因此我们面对这种化,还应结合法学发展的理性成果去批判地审视它。  相似文献   
107.
刘卓 《体育学刊》2012,(2):11-20
借用一般语言-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并从"观念本体论"的维度,以有关体育的开端、本质和意义为主线,分析"体育是其所是"。其目的是力求证明体育"开端之伟大"、"本质之稳定"和"意义之明确",以及三者之间的"粘连关系"。说"体育是其所是"无非是在强调体育本身存在的特质性问题,希冀在"体育是其所是"这一表述方式中的第2个"是"显明体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正是基于这种有别于相邻人文现象的"特质性",使得人们能够去寻找为体育的体育开端,认清体育就是针对身体的教育,其本有的功能和意义都是基于"育体"这一根本环节。  相似文献   
108.
试图把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引入图书馆哲学研究中,从全新的视角来透视图书馆哲学,为图书馆哲学提供本体论的基础,以利于对建构图书馆哲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9.
近代以来,主体性问题逐步进入西方哲学家们的视野并成为他们关注和思考的核心问题。近现代哲学家围绕着人的主体性问题,就哲学的基本原则、个体性的意义、自我和自我意识的本体论地位等诸多方面展开了长期的思考与探究,形成了丰富的思想成就和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10.
论“杯具”的音译——从文化的本体论特征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敏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6):91-92,187
"杯具",这一中国网络当红语录,它与"悲剧"一词同音且同义,但它却更生动形象的体现着当下中国人的心理.随着它的广泛流行,已被中国人渐渐的接受,因此,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而沉淀下来.文章结合文化的本体论特性及其传播,来研究"杯具"的翻译,并借此进一步探讨文化专有名词的音译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