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儿童三字经     
冯萌献 《少年月刊》2014,(10):22-23
我中华,五千春,好儿女,德为根。要立世,先修身。如建楼,地基深。根本固,负万钧。人之初,最纯真,自童年,怀爱心。爱祖国,为人民,践于行,铸于魂。岳武穆,怀忠丹;林则徐,烧鸦片;郑成功,复台湾;戚继光,抗倭蛮,名千古,功齐天。水有源,树有根,孝父母,敬老人。黄温席,莱悦亲,子和女,当报恩。蜡烛光,情最深,导言行,塑灵魂。对老师,敬而尊。杨立雪,传至今。学人长,补己短。常省身,莫自满。犯错误,不遮掩。做好事,要争先,讲公德,品行端。善帮困,乐助残。是非观,泾渭分,事求实,理求真。讲原则,树公心。言守信,意诚恳。无诚信,亲友分。季布诺,值千金。  相似文献   
322.
有些老师认为,历史人物首先是某个派别中的人物,一定会做出该派别应该做也只能这么做的事情,因而也惯于给历史人物“戴帽子”“贴标签”。这样确实省却了老师的不少历史阐释的麻烦,不管是哪个历史人物,只要将之装入既定的派别、阶级属性“筐子”,那么他们的一切行为似乎都顺理成章了。然而,用派别、阶级属性取代丰富多彩的人物个性,不仅使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趋于概念化、脸谱化,教学陷于僵化,还远离了历史教育教学的本意。下面以鸦片战争中的两个典型人物为例分析之。  相似文献   
323.
林则徐出任云贵总督时期的诗歌创作,是他一生诗歌创作体系中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的诗歌反映了他持节边陲却稍觉落寞,感念皇恩却也有幽怨,欲有所为而身心憔悴,为政一隅而心忧天下的封建士大夫依违彷徨的心路历程,写得真挈感人。他的诗歌创作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明显的转向,总体上是从雄迈豪放转向沉郁反侧。  相似文献   
324.
《林公案》是记叙林则徐的晚清小说。此书虽名为“公案”,也常与其他公案小说合集出版,但其写法独特,与当时流行的侠义公案文学有很大区别。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作品众多,以塑造侠客义士为重点,情节多离奇曲折。《林公案》则颠覆了这种写作模式,林则徐不是线索人物,而是实际主人公,书中没有塑造众多的侠客形象,也不以侠客义士为中心展开情节,而是真实描写了林则徐的为官事迹,特别是他在水利、漕务和禁烟上的贡献,表现了林则徐的民本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林公案》的创新写法和纪实性使其成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一种变体,应归类为历史演义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