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683篇
科学研究   4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追求和逃亡是文艺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柏拉图和叶芝分别在他们的作品中创造了两个世界:一个虚幻的,一个真实的;一个物质的,一个精神的;一个短暂的,一个永恒的。在两部作品中,作者都描绘了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旅程,而这种旅程被赋予了双重含义。本文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其共性,揭示出作品中体现的精神探求主题。  相似文献   
92.
柏拉图提出了以“理念”为中心的“二元”技术制作理论。他认为,技术制作实质上包括两种过程,首先是神创造人造物理念的过程,然后是工匠注视理念制造各种具体的人造物的过程。论文深入分析了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93.
柏拉图问题”的产生和回答与古希腊和古巴比伦数学哲学密切相关。其形而上学原则的虚幻性使之不可能在原有框架下得到更为精确的回答。在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数学经验论尤其是后者的影响下,开普勒改造了“柏拉图问题”,最终解决了行星问题。开普勒数学哲学思想通过其天文学成就对现代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4.
当今时代,人类差不多生活在数字的漩涡里。数学在时空实在中的可应用性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文章分四个步骤对该问题进行了剖析:先是讨论亚里士多德的数学作为一种抽象的观点,随之讨论柏拉图的数学理念论,继之讨论康德的构造主义纲领,最后讨论维特根斯坦的规则理论。文中作者试图将康德与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结合起来,以发展出一种“规则主义”,从而突破构造主义的限制,为古典数学留块地盘。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指出了数学化的限度。  相似文献   
95.
美学源于哲学对艺术的放逐 ,但艺术的权利并未被哲学所剥夺 ,诗与哲学之争构成美学史的真正主题。本文简要述评柏拉图等人对艺术的攻击和亚里士多德等人为艺术的辩护 ,意在显示西方美学史在论题上的高度连续性 ,也试图强化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的自觉 :只有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作出明确的论证 ,相关的问题才能展开 ,诗学必然首先是诗辩。  相似文献   
96.
《职业技术教育》2005,(13):13-13
大学作为“追求最高形式的学识”的殿堂,虽然在形式上向每个人敞开,但在实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它只对那些有准备,且有闲暇的心灵开放。柏拉图提出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哲学,但只有极少数“天赋特厚”,“敏而好学”,在哲学研究上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能继续研究辩证法,并经过长时间的历练,才能达到“哲学王”的境界,看到“善”的理念本身。高等教育大众化,  相似文献   
97.
语文课程改革,大家忌讳提到讲解法,生怕有保守之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讲解法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并且源远流长,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私学"和柏拉  相似文献   
98.
本文重新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二语习得过程中“逻辑问题”与“奥威尔问题”同时存在。重新审视了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的本质差异,认为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对世界进行认识与范畴化的过程中认知成果,即知识体系与语言同时建构的内容与形式一致的过程;而二语习得是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相脱离的过程,为二语习得中奥威尔问题。  相似文献   
99.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哲学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哲学核心范畴是正义。正义不仅能维护国家的稳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而且还能驾驭个人与灵魂,使理性、激情、欲望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柏拉图的正义是实现美善统一的价值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他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理想国。  相似文献   
100.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第二次到雅典施教时,遇到苏格拉底用雅典民主的公民德性难题向他发难。普罗塔戈拉就教育问题即时发表了一段论说,对苏格拉底的发难给出了漂亮的回答。他巧妙地驳倒了雅典民主的自以为是,并论证说,即便是民主城邦的公民,其政治德性也来自惩戒性教育。普罗塔戈拉用惩罚来界定政治教育的本质,暗含的意思是,公民的政治德性其实来自城邦的立法。公民在德性上的资质参差不齐,如果要让公民们在德性上向"好"品德看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立法"。通过解读普罗塔戈拉的这段论说,两千多年前的普罗塔戈拉对教育的看法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