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鑫林  夏保华 《科学学研究》2023,(11):1958-1966
负责任创新透明性是一个基于信息的隐喻概念,旨在突出一种与以往创新实践完全不同的、理想的创新实践形态,即能够营造一种有利于实现创新实效和承担创新责任的对所有行动者可见、可参与的公共场域。负责任创新透明性具有内在的实践动机和外在的实践条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负责任创新透明性虽然面临着技术层面的黑箱挑战和社会层面的多手问题、隐私价值冲突、知识产权制度挑战等,但对这些挑战的应对仍然离不开透明性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提出了以“理念”为中心的“二元”技术制作理论。他认为,技术制作实质上包括两种过程,首先是神创造人造物理念的过程,然后是工匠注视理念制造各种具体的人造物的过程。论文深入分析了这些思想。  相似文献   
3.
夏保华  刘庆友 《科研管理》1994,15(4):39-44,31
本文就中间试验基地的含义、性质、类型、特点、地位、作用、功能、任务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取一支规格为20×200mm的试管,截取管口一端成为长约5~6厘米的玻璃管。另取两只燃烧匙,底朝管内封盖玻璃管两端,将燃烧匙把子弯  相似文献   
5.
斯蒂格勒的“第三持留”思想将人的问题与技术问题直接联系起来且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哲学意义。文章对“第三持留”进行存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人、技术和教育联系起来。研究发现,教育建立在“心理—集体—技术”三重个体化的基础上且与技术统一于“人之为人”的发生过程之中,显现出其面向未来的存在论意义;此外,数字技术正在异化教育,比如:瓦解作为地方性实践的公共教育,教育商品化和资本僭越导致去个体化,最终可能会造成教育存在论意义的丧失。围绕斯蒂格勒的相关思考,应对当前的教育困境需要强调学习者的生存主体性,倡导全社会的负责任创新以及在转型中找回教育的存在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揭示了熊彼特的企业家间断创新和大企业持续创新思想。企业家不仅在产业下一次创新风暴中难以进行创新,而且通常是一个抵制创新者。大企业在产业下一次创新风暴中能够成为创新者。创新竞争是大企业持续创新的外部条件,创新体制化是大企业持续创新的内在根据。最后讨论了企业家创新与大企业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普通蜡烛点燃时,火焰的额名都是黄色,如果在火焰中存在有能进行焰色反应的物质,蜡烛的火焰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制做出一组各种颜色的彩光蜡烛。一、制作方法彩光给独的制作与普通蜡烛不同之处是捻芯要预先作出特殊处理。首先配制能进行焰色反应的一些盐的饱和溶液,取若干个容器,分别放入氯化铝、氯化锂、氯化钙、氯化铜、氯化钡等盐,注入温水(80℃左右),均配成热的饱和溶液,再将捻芯放入这些溶液中浸泡,待其冷却后,捻芯上有结晶体析出,取出附着有结晶体的抢芯晾干、然后按照普通蜡烛的制作方法,就可制做…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实践本质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保华 《科学学研究》2006,24(2):299-304
从“技术发明”到“技术创新”的概念漂移,隐含着一种技术创造观的变化。技术创新既是社会文化实践的积累,又是社会文化实践的创新。技术创新的文化发展方向应是人文化、生态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0.
中间试验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间试验作为一种控制和转移技术创新风险的手段,自身拥有技术、生产和市场的风险等。针对中试风险的特征,文中具体提出了一系列预先防上、控制、分摊和转移中试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