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2773篇
科学研究   609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267篇
综合类   157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38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333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关于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心理应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生活事件自评量表的测查,研究了女大学生应激水平与体育锻炼运动量、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有较高比例的女大学生对于“就业压力”,“受人歧视”,“亲友死亡”等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2)健美操锻炼能有效地降低心理应激。(3)每周参加健美操锻炼的次数与心理健康调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知识分子健康与体育参与状况评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数据以及其他社会统计资料,对中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和体育参与情况做了全面评析,否定了中国知识分子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的错误结论,澄清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知识分子健康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死亡本能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底层,即潜意识中,在意识层面会有不同的反映。作为敏感心灵的作家总是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烈的死亡意识。张爱玲的小说,既有直接写人生命死亡的,也有写人精神死亡状态的,作者深入到人心理底层的本能,特别通过对情欲力量和心理变态的渲染,表现人性的内在冲突、灵魂的挣扎。强烈的物欲、爱欲使人性扭曲而死亡本能得以激发和凸现。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语文基本素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挪威的森林》作为一部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其所揭示的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年轻人面对现实时深重的挫败感和无能为力感,既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价值观带来的冲击造成的,也是消费社会人们心灵世界的日趋平庸化、琐碎化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死亡是现代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题材之一。郁达夫对死亡题材具有异乎建党的偏爱:他的小说有近三分一的作品涉笔死亡。他的这些写死亡的伤口在学史上独放异彩,有着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其偏爱死亡题材的原因是:首先来自独特的生命体验;其次是中国古典学降外国感伤小说的影响;最后,追求忧郁,感伤,注重悲剧效果的审美情趣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兴致勃勃幽会情人不料猝死在床,顾及脸面亲人急于安葬却遭“冤家”干预,勘验结论:死命丧剧毒,定性谋杀。一个个赚疑对象似是而非,案件侦破进退维谷.终于一封邮件指点迷津,警方层层揭秘而图穷匕见……[编按]  相似文献   
18.
"我不知道,我还要压抑多久,外表的平和却无法掩盖我内心深处掀起的狂涛波澜,在巨大的压力下,我已经患上了失眠症."说这句话的是一个读者,他有着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医生.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之生,本身也必然包含着死,关注生,也必关注死。媒体的讣闻报道更是体现了民生新闻终极关怀的一面。讣闻报道,在国外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新闻报道形式,但在国内因媒体的操作理念和国人对死亡渲染的忌讳,所以,众多媒体尚未涉及此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女报>2008年1月16日,在题为<善意有时也会伤着孩子>一文中写道:"在学习上下工夫请家教,孰不知,这很可能是情绪反应的结果." <检查日报>2008年1月10日,在<气定则心定>的文章中说:"孰不知,搞建筑工程,是要有资格证,许可证及相关手续的." <华声报>2008年1月8日在<误食毒蘑菇南非两华人严重中毒抢救无效死亡>的报道写道:"孰不知,他们当天采集的野蘑菇毒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