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杨敏 《新闻爱好者》2010,(9):175-176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短暂一生中精心构制的唯一一部浪漫主义巨著。自问世以来,小说便以其奇特的构思、独特的叙事结构、玄妙的爱情情节等,引起诸多的评论和争议。对比之下,艾米莉的诗歌却往往被忽视。《呼啸山庄》被称作是一部浓郁的诗情小说,这与作者的诗歌创作息息相关。艾米莉的诗歌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作品中,艾米莉成功地运用诗的意象及象征,形象地阐明了她对生活深刻的认识,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同时,小说中神秘的超自然因素的自然融入,营造了浪漫而激情的诗歌氛围,增强了小说的诗歌魅力。  相似文献   
42.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的国家级大奖,涵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论文,至今已评选16年,期间共计3105件作品获奖,一等奖423件,其中有不少可谓是传世佳品,如撰写邓小平同志骨灰洒向大海的通讯《在大海中永生》等。作为新闻工作者能有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是件梦寐以求的事。2006年在南昌评选出了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的作品。67位领导和专家参加评选,几百件作品参评,竞争异常激烈。通过优中选优,全国广电作品选出6件一等奖,二等奖15件,三等奖20件。在一等奖的获奖作品中消息类只有一条就是江西卫视采制的《地震灾区第一夜》。那么为什么这条新闻能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从对这条新闻的分析是否能看出些许中国电视消息的评奖趋势呢?  相似文献   
43.
死亡叙述是余华小说创作的常见手段,在《第七天》中,余华延续了以往"向死而生"的主题又有所突破,赋予其对于生与死的全新理解。文章阐释了余华如何用死后的虚无世界来承接对"向生而死"的融合与转换,又以"因情而永生"、"因绝望而永生"对"向生而死"主题进行两种解读,将其作为余华对生存与死亡关系的总结与升华。  相似文献   
44.
流浪的河流,所以能永生,在于其将生命融入大海;流浪的人类,所以寂灭,是因为人类总是淡漠整体的生存信念。万物,各有不同的生命形态。河流,选择流浪,是因为它向往整体的伟大,向往生命的壮丽。  相似文献   
45.
曾经有那么一个年代,《第一滴血》系列和《洛奇》系列不知让多少男人热血沸腾,使得他们随便在街边捡两块长得还算不错的石头就练起了肱二头肌,然后穿着个不带袖的汗衫,随时把那细如竹竿的胳膊亮着,见着个小姑娘就说:喏,看到没,大爷我这叫健美。如今看来,那是个多么幼稚,多么可笑的年代啊,可那又是一个只有男人才会懂得的年代。那时的硬汉电影,总是让人看  相似文献   
46.
我未曾想过。会拥有一段让我心存感激的情缘.当我脱离生命轨道迷离着双眼时,纯真善良的你闯进来,像一个天使,给我欢笑,给我快乐,给我延续生命的信仰。  相似文献   
47.
周谊 《科技与出版》2012,(10):73-74
永生同志是一位资深的建筑图书编辑,1931年11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2年7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81岁。永生同志1957年4月进入基本建设出版社,开始出版生涯。1958年4月随机构调整进入建工出版社,长期参与建筑图书的编辑和组织管理工作。1979年起任建工社副总编辑。1984年4月中  相似文献   
48.
他活了两百岁,而且还在没完没了地生存下去!为了避免被视为异物,他一直过着颠沛(pèi)流离的生活,因为他永远保持着三四十岁的年轻容貌,很难被人发现他是一位长寿老人。直到有一天偷窃事件发生,两百岁的他才露出了"原形"。永生,是人们历来梦寐(mèi)以求的痴想。宗教信仰和民间传奇关于永生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可是它们大都只是空中楼阁,缺乏真实性。1991年12月26日,在英国伦敦市郊的第三街33号,发生了一宗小偷入室行窃却失足坠楼身亡的案件,案中无意地发现了一名年过两百岁的永生人。  相似文献   
49.
正《永生的眼睛》记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先后去世,都捐献了角膜。文章内容涉及到中国人忌讳的死亡及器官捐献。备课时,我一直担心学生会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困扰而无法理解主题。没想到,学生对这篇课文特别感兴趣,主动通过网络找来大量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了解到:黑龙江  相似文献   
50.
在20世纪50年代,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之称的罗盛教,作为与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齐名的英雄,成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学习的榜样,这位普通志愿军战士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后人的心中,曾经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年轻人。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在罗盛教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典型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