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文章首次提出"边汉社会"概念并进行了界定.作为"边汉社会"的类型之一,文章对黔中屯堡文化进行了一般性的阐述,并以鲍屯为例提出了"族-会"型汉人乡村社会的概念,强调了"边汉社会"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2.
12世纪末13世纪初兴起的大蒙古国对当时的亚欧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金末元初的汉人地主武装就是在蒙古对金战争中兴起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割据统治半个多世纪的"汉人地主武装"。金末元初汉人地主武装的兴起主要是由于蒙金战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红袄军的李全、花帽军的郭仲元和中原的地主武装张柔、史天泽等;金朝对汉人地主武装的态度和政策是前期怀疑反对、中后期放任,而蒙元对汉人地主武装的态度和政策是前期全力招集争取,中后期不得不用、却不敢重用;金末元初汉人地主武装兴起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保护人民和恢复生产,二是加速了蒙元灭金和统一全国的进程,三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了野蛮落后的蒙元。  相似文献   
53.
13世纪初,蒙古南下攻打金朝,迫使金朝迁都而失去对黄河以北的控制。蒙古以封高官,划分辖地的办法吸引汉族地主归降。归降的地主由于官职和领地可以世袭,所以称为“世侯”。其中以占据真定的史氏家族为代表。汉人世侯在领地内推行的统治方式,既有比蒙古早期分封制先进的一面:保持了汉族的封建生产关系;又有比宋金封建生产关系落后的一面,即带有驱口和依附农民的农牧主生产方式。汉族世侯在维持生产关系上具有两重性,他们在蒙古统治向封建化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4.
谭汝为 《寻根》2014,(4):134-135
<正>韩国人的姓氏,除朴姓之类外,许多姓氏如李、张、韩、金、高、卢等,与中国汉族姓氏相同。韩国人与中国汉族相同的姓氏,二者虽有联系,但作为家族血缘关联并不大。因为在历史上,朝鲜人的汉姓大多出于仰慕中原的心理而自己改的,但也确有少数是由中原汉人迁徙到朝鲜半岛后保留了中原姓氏。朝鲜族人中的汉人后裔,估计在千万以上。打开电脑点击"韩国寻根"四个字搜索,可查到许多韩国名人、望族来中国寻根的信息。  相似文献   
55.
13世纪成长于蒙古军事集团中的一批将领,不仅在战场上建立了赫赫功勋,也留下了大量诗歌作品,在诗史上小有可观.这些军旅诗人大致可分为汉人世侯将领、普通汉族将领、通晓汉文的少数民族将领三类.其作品风格多样,其中蕴含的儒士情怀与厚生思想,反映出他们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6.
人名习语是习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本文从四个方面着重论述了英汉人名习语的文化内涵异同。了解人名习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表达得体,进入语言文化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57.
“光州固始”与中原汉人的南迁入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考述"光州固始"地名由来、政区沿革及其自然人文环境,然后阐明"光州固始"在中原汉人南迁中的地位,最后对"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它既是历史事实的真实反映,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8.
对清代词人纳兰容若词作的评价,历来各家说法不一。我们从王国维评价纳兰词的一段著名论断入手,以其中“未染汉人风气”为切入视角,能够看出汉文化对纳兰容若的影响及纳兰词未染当时词坛流弊及其词风“真切自然”的特点。  相似文献   
59.
本文针对边政学与边域研究中汉人主体②的缺失,以清末民国新疆汉人研究,补缺边政研究和汉人社会研究;论述近代新疆汉人源流和其文化认同,以及汉人主体社会的生成;抽绎此研究的历史与学理意义。  相似文献   
60.
新书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