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小华 《情报探索》2013,(12):58-60
运用SWOT分析法,对陕南三市共建汉水文化数据库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相关分析结果,为汉水文化数据库建设乃至其他特色数据库建设提出相应策略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2.
汉水中上游文化作为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存在,主要呈现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区域在人为作用下所形成的人文性差异及其导致区域兴衰的过程。汉水中上游文化因其历史地理位置而致的南北交融过渡与边缘临界的客观特性,决定了其内在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其潜在的活性文化资源正如其自然生态资源一样,在近现代混乱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被严重破坏,与贫困经济相应的“低层次文化”现象持续存在。在坚持发展市场经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汉水中上游地区的社会转型尤其依赖于文化的新生。  相似文献   
83.
汉水(汉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重要的“母亲河”,其历史化淀积厚重。这里仅以“传统”、“冢山”、“禹碑”作为话题,对汉水源头化进行追溯。  相似文献   
84.
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风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西和、礼县七夕节盛行乞巧活动,城乡姑娘从六月底开始,按村庄或街道结合,布置灵堂,从纸马店请回扎糊好的“巧娘娘”,从七月初一至初七都打扮一新,又跳又唱,其歌词多反映着青年妇女的心声。此风俗由来已久,应同秦人的传说有关。织女、牵牛本皆为星名。织女是由秦人始祖女修而来,牵牛则由周人之祖叔均而来。古人称银河为“汉”,织女星、牵牛星皆在银汉旁,这也同秦人发祥于汉水(西汉水)上游,周人也去汉水不远有关。目前所见最早反映牛郎织女故事情节的材料,也都同秦文化有关。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牵牛织女的故事才发展为表现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男耕女织生活的故事,而随着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加强,在东汉时变为悲剧的故事。  相似文献   
85.
中国文化在地域分布上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两大板块 ,而汉水、淮河流域是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这里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而且是南北与东西文化的融汇、改造、消化之地。正是汉水、淮河流域这个南北文化大熔炉 ,冶铸出了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的楚文化和道家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86.
汉水流域丧歌作为一个典型的汉水文化事象,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典范的孝文化、乐感文化和伦理习俗文化等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核。迎来送往、养生送死、慎终追远、追根溯源等传统道德标准是汉水流域丧歌创作和流传的最深刻文化动因,而其巨大的习俗传承价值、伦理教育价值、历史认识价值、社会心理价值和美学认同价值则是其长期而广泛流传的最直接的现实动因。演唱丧歌是汉水文化习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几乎伴随着汉水流域民俗大礼———丧礼形式的每一过程。加之汉水文化产生和繁育在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世界民间故事村武家沟村、汉民族第一部神话史诗《黑暗传》、第一个以“汉”命名并将“汉”字几乎覆盖所有中国文化事象的朝代汉代和汉民族民歌村吕家河村等古老文化化石和文化富集区所在地,在中国文化产生和演变的历程中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因而,挖掘、整理、保护好汉水流域丧歌,并进而认识、利用、传承好汉水流域丧歌,不仅对于抢救、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利用地方文化具有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辨证深入地全面认识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持续发展,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更具有直接强大的现实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7.
汉水安康》纪录片从地理位置和人文内涵展示了安康的旅游资源优势,使其成为了安康旅游文化的精致名片.2017年3月,该片入选全国优秀纪录片.《汉水安康》纪录片对打造安康旅游文化品牌有如下启示:第一,利用秦岭的知名度和巴山的特殊地位,打造安康区位新亮点;第二,依托汉文化,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和谐安康”文化品牌;第三,依据移民特征,构建安康南北饮食文化荟萃地;第四,恢复巴山盐道原貌,着手世界文化遗产“盐道”品牌申报.  相似文献   
88.
社会生活日趋审美化已成时代潮流,要使作为综合国力的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发挥其强大的文化功能,推动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深入发掘、研究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历史性的区域文化,汉水审美文化就是独具特色的流域文化。进而对汉水审美文化的架构和重要内涵作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独特的审美个性作了辩证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89.
历史上汉水文化与中国其他地区区域文化,以及现阶段与社会主义文化的交流、撞击中,成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汉水文化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也已发生了变迁,但仍然保留着自身的文化成分和文化认同。汉水文化在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交流、撞击与融合中,既有进步的、上升的文化转型,也出现了退步的、下降的不和谐的亚文化,但这些层面的文化成分,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渐消融掉。  相似文献   
90.
我以细嚼慢。因的方式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读完了潘世东教授主编的《汉水文化论纲》。这一来是由于时间实在有限,二来是为了尊重知识、尊重作者、尊重我们的汉水文化。这期间,我无数次被这本书中提出的问题所感动和震撼,也无数次为对编纂这本书而付出智慧和劳动的作家学者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