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3827篇
科学研究   189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89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2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对教育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问题.我的第一个观点是。“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引领未来”。许多群众对子女的教育不惜金钱.不惜心血和汗水.所求无非是子女将来能立足、有发展、有出息。他们的这种“改变命运”的追求理所当然.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围绕高考升学这个目标来运转.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民族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13.
14.
宋朝时,宋神宗的姐姐长公主的女儿生病了。她非常着急,请遍了京城所有的名医,服用了许多贵重的药品,孩子的病还是不见好。一家人心急如焚,终日寝食不安。  相似文献   
15.
对民营企业从业者体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民营企业工作人员、个体从业者、流动人口(共4208人)体质测定综合结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民营企业从业者体质状况综合评定结果合格率为71.31%, 男性总体合格率为75.29%,女性体质总体合格率68.83%.分组研究中,打工组体质总体水平最低,合格率仅为64.74%, 农民组总体合格率为68.41%, 非体力组最高,总体合格率为77.29%.  相似文献   
16.
17.
各位朋友好,首先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学过小提琴或者子女当中学过小提琴的请举手好吗?(不算太多),大家听过小提琴这样的音乐会的请举手?(比较多).  相似文献   
18.
杨靖 《青年记者》2006,(8):33-34
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指出:家庭的日渐脆弱是传统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迈进中出现的必然现象.传统社会中,婚姻关系是个人终生的社会关系,违背婚约,会遭到团体中每个人的排斥.在现代社会,人们违背婚约,尽管也要承担负面后果,但不会遭到整个社会的谴责,从而单亲家庭在当代社会秩序中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国根据民政部门统计,内地2003年离婚133.1万对,比2002年增加15.4万础2004年离婚161.3万对,平均每天就有4000多对夫妻离婚。离婚水平与新加坡同属亚洲离婚率较高国家。离异家庭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单亲家庭儿童数量的迅速增加,2002年,我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家庭孩子,预计今后每年还将以50—60万的数量递增。离婚所致的单亲家庭子女在中学生中达到8%。  相似文献   
19.
李靖 《西安档案》2006,(3):37-38
西安市雁塔区档案馆从1992年开始向社会各界名人征集个人档案,当时全国劳模、“三八”红旗手于素梅的个人档案也被征集进馆。其内容包括:个人生平简介,获全国、省、市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证书,奖状,奖章及参加全国、省、市党代会和人代会的代表证,个人单行材料,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工人日报、省政府关于于素梅同志事迹的采访、录音、照片等材料共计96件。笔者在追寻昔日劳模足迹的采访中,了解到于素梅的“名人档案”竟成为于素梅带领子女创业的有力根基,更没有想到在她去世之后,由她创办的那个小小修脚部,已发展成为有规模、上档次、技术精、服务好的企业。她的女儿陈艳女士含泪说到:“没有你们收集的我母亲的‘名人档案’,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事业,看到今天的成就,母亲也可含笑九泉了。”  相似文献   
20.
记得那年央视春节晚会,陈红一曲动情的《常回家看看》,唱得台下和电视机前多少老人热泪夺眶而出。如今,“每逢佳节倍思亲”并非青年人的专利了,年长思幼已经演变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