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50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3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新闻前哨》2007,(5):92-92
2007年第3期《新闻知识》发表贾广惠《论传媒消费主义的运作及其矫正》章说,传媒作为消费观念培育和扩散的平台,目前呈现出偏离社会公器的倾向。为“消费主义”加上“传媒”的限定,主要是指由传媒宣扬而形成的一种消费主义倾向。其目的不是出于真正的消费需求,而是要实现一种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生理欲望。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再集中于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指向了物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价值、地位、虚荣。[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全球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侵蚀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造成人的价值异化、共同理想泯灭、民族身份认同淡化、扭曲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回应这一挑战,引导大学生解构与批判消费主义话语,形成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拒斥";同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认同"。  相似文献   
23.
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带来了异化的消费观,盲目追求奢侈性消费、攀比性消费、愚昧性消费、陋俗性消费等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现实生活,对社会造成了不当的消费引导和价值认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也在日益变化,对其消费观的引导和教育也成为凸显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4.
著名作家铁凝的小说《风度》,讲述了在一场奢华的同学聚会上发生的心灵怀旧故事。小说在反思消费主义物化现实的基础上,以浪漫主义的怀旧想象表达了理想的人性之美,体现出现实的人文关怀意义。  相似文献   
25.
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型,过去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模式已经悄然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模式。然而,消费社会形成或者说消费主义文化的兴盛显然无法离开传媒的介入和参与。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的结盟,强化了消费文化环境的推进,尤其是对无法脱离现代传媒环境的广大青少年产生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讨论传媒消费主义视野下的青少年媒介消费生态危机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从本质上看,文化消费主义是资本操纵下的一种异化消费形态;它有其自身的生成机理,受到经济、环境、技术和主体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文化与人的畸形发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冲击.鉴于此,应从揭露文化消费主义思潮的实质、培育健康理性的文化消费观念、供给形式多样的优秀文化作品、强化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等方面,批判文化消...  相似文献   
27.
消费主义在教育场域的蔓延促使影子教育的问题愈加复杂.影子教育通过构建规避现实差异的需求,在缺场参与中巩固与家庭的密切关系;受社会结构制约的家庭在调适中拆解着学校教育的神话,并再制着异化的教育观念,预示着学校与影子教育走向共生的新样态;消费社会则以逻辑替代的方式,建立教育参与者之间的联结进而维系着系统运作.影子教育乱象实...  相似文献   
28.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购买力与消费力越来越强,消费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也随之悄然发生改变。消费主义思潮裹挟于各种商品、广告、大片、明星形象中渗入我国,对我国民众产生着越来越强的影响。青年一代没有体验过经济困难时期物资极端匮乏之痛苦,缺乏对“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切身体会,喜欢赶潮流和要面子,更易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文章以消费主义思潮为主要内容,分析其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从国家政策层面、社会心理层面和主体意识层面对消费主义思潮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9.
警惕电视民生新闻背后的立场预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鞠斐 《青年记者》2005,(4):42-43
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地方电视新闻近期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它在开拓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和扩大电视新闻影响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总的来看,民生新闻对于社会与新闻自身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但在电视民生新闻走热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果忽视了电视民生新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必然导致一些反理性思潮的泛滥,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30.
付晓静  李保存 《新闻界》2007,(3):40-41,24
作为首位进入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体育使者,姚明被媒体塑造成为中国的民族偶像。本文将姚明置于跨文化传播语境中,以中美传媒建构姚明形象的关键词为切入点,揭示其中存在的显著差异,剖析民族主义叙述语境中的姚明形象内涵,同时指出,“姚神话”的塑造受到以NBA为代表的西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