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50篇
科学研究   6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弗洛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他的小说创作中从“里必多”的内在影响去解析“人和文学”的起源,探讨人物的隐秘的内心世界到潜意识的层面,讽刺了道德君子的假面;《野草》中梦的朦胧与奇诡、鬼魂的阴森与神秘、奇幻的场景、情节的荒诞、不可确定的意象等,正泄露着鲁迅个性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02.
意识与潜意识有三种相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式:主观虔诚方式、自由思考方式和感性观照方式。艺术和梦虽然一属意识,一属潜意识,但都是人类以感性观照方式反映现实生活的精神产品。因此,二者有很多相同的特性,这表现在生活源泉、形象塑造、反映生活的方式等诸多方面。对艺术与梦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够通过艺术了解梦,也能够通过梦了解艺术,从而做到学科互补,在理论研究中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3.
伊利亚德认为人类有"神圣"和"世俗"两种存在方式."神圣"作为宗教的人的存在方式,可以从荣格分析心理学角度进行阐释.在分析心理学看来,"神圣"就是我们内在更大的精神整体,而"世俗"就是我们漂泊在这个尘世的意识范围内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4.
歌唱时的物理现象是用气,呼吸、肌肉、横膈膜对歌唱的支持;而潜意识的能量及其对歌唱的作用都是巨大的,气动态就是人的潜意识思维状态,它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5.
李商隐的诗中有几十次对嫦娥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月中仙子的朦胧之爱。这源自诗人的内倾心态所产生的内倾感情。诗人种种过去心灵生活的残屑与潜意识自慰成份相结合,便产生对嫦娥的眷恋。  相似文献   
106.
107.
有个故事:一位学者问聚会的众人,怎样把一只鸡蛋立起来,没人做到。当他把鸡蛋一端敲破竖立后,很多人嗤之以鼻说很简单,但是,你为什么想不到呢?不少广告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如果事先给你一个主旨,你就不一定能想出更有创意的作品。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是比较难做的,为了避免太过教条和呆板,需要内容能有新的形式。笔者编辑本期栏目后,因为印象比较深,不知不觉产生的潜意识挥之不去,真的是“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108.
《科学生活》2010,(11):54-55
最近的一部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于九、十月间在我国各大城市纷纷热映,影片中所构想的盗梦、梦中梦、造梦和植入梦境等情节以及开放性的结局,让观众看后既感到神奇,又引发了人们对做"梦"这一生理现象的科学思考。中国古代有"庄周梦蝶"的典故,外国有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论述,但要在科学上真正把有关梦的许多事弄明白,还真不容易,难怪庄周也只能感叹:"你以为做梦变成了蝴蝶,但谁知道不是蝴蝶做梦时变成了你呢?"  相似文献   
109.
《科学生活》2010,(10):53-53
<正>自从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学》理论中首先提出潜意识这一概念后,科学家对它的研究取得的成果极其丰硕。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这正是所谓的"冰山理论":人的意识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  相似文献   
110.
<正>中学语文教材是经过编者遴选的文质兼美的文本,这些文章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灵动活跃中透出浓浓的人文意识,激发人们潜意识中的审美愉悦。譬如,在教《荷塘月色》时,过去我们总要紧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