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教育   1674篇
科学研究   117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59篇
综合类   239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37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针对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计算时采用等权处理的不足,基于距离分析法对原有的关联度计算公式进行改进,提出了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采用距离分析法对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8项主要的消费支出的重要性进行评价,给出关联系数的重要性权数,使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2.
建立了一种基于灰色系统GM(1,1)的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是一个区间.建立的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及实用性,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入园参观人数的预测.  相似文献   
93.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1991~2008年为考察期,南通城市和港口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南通港城关联互动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南通港城关联互动发展总体趋于弱化,弱化过程主要在中等关联的基础上进行,尤其是港城规模结构性增长呈现较大的不适应。对此,必须以港口水-水中转为基础,加强水-陆中转,以港城近域腹地为纽带,发挥港口大型化优势,促进港、城区互动,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相似文献   
94.
城镇居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是提高经济实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基于灰色理论方法的计算得来的河南省居民收入结构关联度显示:居民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导因素,所以要提高居民收入就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最后利用EXCEL表格通过编程预测出了2009~2013年河南省可支配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情况,数据显示:参差〈0.35,精度〉0.8,预测合格.  相似文献   
95.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的运行发展监测盲点,分析高新技术企业运行登记指标,利用突变级数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运行发展预警模型。并通过预警模型,开展湛江市2015—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运行发展预警情况实证分析,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方法对湛江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未来运行发展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6.
“十三五时期”,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快速发展,规模逐年壮大,服务内容从传统的中介服务逐步向全链条创新服务转变,发展趋势不断往专业化、网络化、集成化和国际化转变,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东科技创新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为适应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升生产力中心系统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亟需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地推进生产力体系的创新发展,作为其动态管理及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评价模型,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确定了关键影响因素。经实证研究发现,2010-2018年间广东省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域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不均衡,珠三角地区遥遥领先于粤东西北地区;企业服务能力、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对生产力服务体系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97.
98.
“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代的热点,文中在创新的视角下,研究“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融合机理,分析“互联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效果,采用了熵权-灰色关联度模型,选取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数据,对“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融合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总体融合程度较好,“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融合状况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互联网+”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薄弱的省份关联性更强。从时间维度上看“互联网+”的创新提升效果有增强的趋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创新转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水平较高,创新投入和创新支撑与“互联网+”的融合水平相对较低,“互联网+”主要通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和转化提升其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