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11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安石的义利统一和以义理财为主要内容的义利观为他的变法实践作了理论准备。他给传统的义利观作出了新的解释,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在中国伦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王安石遭到理学家们反对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他的义利观属于他的那个时代,从而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他的义利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入世色彩。  相似文献   
92.
众多宋代文集中所收录的王安石《答曾公立书》,其实应该是《答曾公亮书》。从对王安石写作此文的政治环境,以及文章的内容、文章的语气来考虑,还有王安石当时的身份和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分析考证.认为该文不应该是写给曾公立。  相似文献   
93.
一、考查形式古诗词中词语鉴赏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诗句中的某一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变体:(1)简析诗中某字用法的妙处。(2)诗中某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某字在诗中有什  相似文献   
94.
陈洪团 《现代语文》2008,(10):151-152
上海高中语文新教材收入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文中“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句话翻译,不少教师采用的是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白话译文:“古人的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都有收获,这是由于他们探索思考得很深入,而且时时处处都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95.
9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写的是中华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春节.新年时节,春风送暖,千家万户喜迎新春.在迎接春节的过程中,贴春联、打扬尘是准备工作,而过年时,还要走亲访友去拜年……总之,过年绝不是一件事,而是很多事,很多故事……  相似文献   
97.
李觏及其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江西籍有深远影响的进步政论家、教育家、哲学家。本文根据他在当时两次重大政治改革中的进步态度和理论影响,根据他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从隋唐进入宋明时期之伊始,开启唯物主义反唯心主义理论之争的先声等史实,论述了李M思想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8.
王安石抨击了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和科举制度,发掘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
大学生诚信教育:高校责无旁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即诚实守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诚实守信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王安石说:“人无信不立。”而“曾参杀猪取信”、“司马光诚对买马入”等妇孺皆知的长久流传的故事更是让人感悟不已,其诚信美德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到了今天,诚信却滑向了“危机”边缘,这种危机不仅充斥了商业界、金融界、企业界,也蔓延到了学校这一方净土。大学生作为我国文明的传承者,诚信道德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0.
春秋时齐国“相地而衰(cui)征”、鲁国“初税亩”,应是我国古代征收土地税的开始。西汉编户制度确定了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北魏始行租调制,隋朝和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780年)实行两税法.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有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清初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从而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实质上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