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573篇
科学研究   73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138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27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现代性”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步、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如吉登斯所说的“断裂”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文明的代价”。韦伯则认为现代艺术(包括文学)具有对这种后果进行“救赎”的功能。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正是通过对湘西世界美好人性和健康自然的生命的揭示,来达到对他的都市小说中暴露出来的现代文明病的进行“救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现代性表示着历史发展的潮头,它很有魅力,也很复杂,但不是人人都可平等享受的圣餐。现代性的发展充满了矛盾,虽有不可测因素,前景依然乐观。  相似文献   
43.
课程研究有两种基本范式: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而两种课程范式又有其不同的师生观,这两种师生观的比较对我国现行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文章从学生观、教师角色转变和师生关系转型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4.
美育在我国以传统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历史发展中被纳入了道德教化的范围。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中,美育对发展人的创造性具有特殊功能,美育与创新教育有紧密联系,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美育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5.
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的穆时英的小说展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城市的化个性以及都市人的精神面貌。他所描绘的城与人是都市的二重性与作家人格的二重性相契合的结果,小说呈现出颓废的美学特征,而这正是现代性的表证。  相似文献   
46.
47.
方方在<奔跑的火光>中通过主人公英芝的悲剧,揭示了当下社会女性,特别是下层女性生活所面临的窘境以及导致"英芝式"悲剧产生的原因,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思考.贾平凹<库麦荣>中的女主人公库麦荣同样作为下层女性人物形象,而她却能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自由立场、不为外物所累、不依附于男权的现代女性意识,和英芝相比较库麦荣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对当下女性的醒世作用也更大,也更值得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48.
作为赛博、废土等朋克风格的衍生,“东方”朋克强调中国传统要素与视觉符码紧密结合。从追光工作室的《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哪吒》《新神榜·杨戬》,到刘宇昆的丝绸朋克,“东方”朋克以景观要素的现代性垒叠为编码,以产生的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意义为解码,筑就现代性基石;以现代性反抗内核的延展和二元三界的创新建构进行神话传说的现代性重构;在流动、融合的时空特色和现代性反思中与元宇宙互动生成,体现了中国话语在朋克文化这一亚文化现象中的发声。  相似文献   
49.
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的构思非常独特,作者运用了反讽叙事手法,揭示了作者在喜剧中不得不隐藏的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使作品透显出惊人的现代性。文章欲探讨《爱的徒劳》这部喜剧的三种反讽:戏剧题目与文本之间的反讽,戏剧人物禀性与其剧中行为之间的反讽,戏剧本文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反讽。凭借反讽,作品彰显出深刻的现代性:消解人生意义和神圣爱情的叙事倾向,虚无人生与执着于肉体生命的荒诞性,以及沉醉于本能爱欲中的无能为力感。  相似文献   
50.
真正把上海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上升为审美本体的高度,细致地打量描摹都市风情的文化和文明景观,从而使都市文学真正确立起文体类别的美学风格和审美内涵的作者当之无愧的是穆时英,繁华都市的现代性书写与现代都市的艺术性传达,使都市文学与其代言人的审美契合产生的互动效应,奠定了穆时英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