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教育   1879篇
科学研究   138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94篇
文化理论   39篇
信息传播   37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e common goals and the almost perfect complement of the initiatives taken in parallel at Kunming and at several Max Planck sites could serve as valuable starting point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CAS/MPS partnership in all matching areas of ecolog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82.
宋涛  郑挺国  韩良  佟连军  赵妍 《科学学研究》2006,24(Z2):444-447
基于两类典型的产业生态系统建立基本数学模型,提出清洁生产系数和耦合适应度系数概念,在运用数学模型对生态产业园区的几种类型进行解释说明的基础上,得出清洁生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生态产业园区和区域副产品循环网络具有相对的适用性,而技术创新是产业生态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等结论。  相似文献   
83.
中国科学院、德国研究技术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开展的生态学合作研究计划(Co-operative Ecological Research Project,简称 CERP)的第一期工作,经过三年协同合作,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各项目标,已于1990年底结束。CERP计划不只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它是一次为改善全球环境而开展的,具有初始性意义的大型国际合作的实践,也是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迄今所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项多边合作计划。这一计划包括以下8个课题:海南岛霸王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广东小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研究;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与应用;巢瑚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居住区缘地规划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  相似文献   
85.
将政府组织看成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影响的生态系统.是当代政府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融合型政府,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是传统的官僚制政府,而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政府组织形态毫无疑问将是电子政府发展的产物。其中,新的管理手段出现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是推动政府组织形态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发互联网的潜力,有赖于深刻的结构变革和组织变革,  相似文献   
86.
周敬宣  李湘梅  陈雷  李勇 《资源科学》2007,29(3):111-116
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态足迹作为生态环境承载状态测度的指标,受到社会、经济、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时空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鉴于集对分析(SPA)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优势,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将城市总生态足迹与其相关影响因子联系起来考虑,融合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模式识别的“择近原则”和聚类分析思想构造集对分析动态模型,模型精度较高,验证误差均小于0.3%。并对武汉市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20年总生态足迹将由1 784.662×104hm2增长到2 781.388×104hm2,呈现出低于GDP、高于能源利用率增长速率的趋势,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对此就武汉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最后,指出SPA动态模型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足迹动态化方法的修正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7.
大兴安岭林区在实施天保工程过程中,究竟按照什么方向开发和经营森林资源,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最终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当前和今后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整个国有林区具有普遍性。笔者认为,大兴安岭林区必须抓住天保工程实施的战略性机遇,坚定不移地把以木材生产为主转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上来,在严格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经营,逐步建设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同时满足人们对森林的生态需求、社会需求和经济需求,这是大兴安岭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8.
创新生态系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创新资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创新生态视角出发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分析了系统内种群间的互动关系,并探讨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聚集机制、竞争与共生机制和传导与扩散机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9.
90.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河流域是青海省重要的经济文化发祥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该流域的生态治理关系到全省生态安全体系的建立。本文概述了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以促进湟水河流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