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1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教育   37019篇
科学研究   1738篇
各国文化   93篇
体育   782篇
综合类   1233篇
文化理论   147篇
信息传播   2719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780篇
  2022年   588篇
  2021年   622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598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652篇
  2016年   825篇
  2015年   1332篇
  2014年   3168篇
  2013年   2789篇
  2012年   3088篇
  2011年   3775篇
  2010年   3336篇
  2009年   3130篇
  2008年   3792篇
  2007年   2696篇
  2006年   2098篇
  2005年   1945篇
  2004年   1584篇
  2003年   1384篇
  2002年   1396篇
  2001年   1097篇
  2000年   822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42.
学习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学习为切入点,以人为基点,以共同目标生成为突破点,区别于经验型模式对受教育者目标的预设,而使其目标自主生成,使受教育者自觉自愿接受教育而达到教育目的.学习型模式的建构在实施策略上遵循真正学习、以人为本、系统思考、创造超越等原则,紧紧围绕生成共同目标来进行,其中,教育理念的转变是目标生成的前提;教育者的新角色是目标初步生成的关键;教育内容的渗入是目标生成的重要依托;教育方法与艺术的运用是目标生成的催化.  相似文献   
43.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全员观指导"和"全程观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传统的就业指导主要侧重于为临近毕业的学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这种就业指导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应当树立全员观和全程观,把为毕业生进行“包装”的做法改成为学生进行“设计”,全面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44.
李贽在《童心说》中将八股文视为能够寄寓"童心"的"天下之至文",是由他的八股文观所决定的。李贽的这种八股文观,指的主要是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无须仰人鼻息、不必谨守程式以至因文害意的"场下之文"。利用这种"代圣贤立言"的"场下之文",或顺题发挥,或屈题从己,二者均可以抒发胸臆、寄寓"童心",而后者在思想史上和阐释学上的意义尤其值得注意。李贽以《说书》中的四十四篇八股文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寄寓自己的思想和学问。  相似文献   
45.
从医学模式健康观的转变,提出健身应以健康理念为依托,树立“三维健身”的观念;阐述在新的医学模式健康观中,健身的健康职能体现在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观上,并在其中起着促进、协调、连接相互之间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卢梭早在三个世纪前就在<爱弥尔>中提出: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但时至今日,中国教育界仍在教育是为了传授知识还是发展个体、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孰重孰轻的争论中喋喋不休.人文学者在教育改革中一次次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又一次次在传统的教育体系前低下头来.即使如此,教育仍然需要梦想.联合国国际21世纪委员会曾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教育:必要的乌托邦".多尔的课程观就是他的乌托邦,读他的<后现代课程观>,让人充满梦想的激情,又深感现实的冷峻.  相似文献   
47.
隐喻是构造词语新义中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新义的产生往往是人们以熟识的某一领域的经验为基础.去说明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从而形成了一个隐喻的概念系统,引申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苗族生成哲学是在与巫教文化的斗争中产生 ,并在巫教文化的掩饰下生存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三位一体”论和“一分为三”论。  相似文献   
49.
对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习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讨论,并提出《GX》的“积极前进,循环上升”是一种新的学习观.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