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6787篇
科学研究   252篇
各国文化   50篇
体育   191篇
综合类   364篇
文化理论   157篇
信息传播   1888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804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725篇
  2011年   743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789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从话语的角度来看媒体,正如话语理论学者梵·迪克(Van Dijk)所说,"媒体从本质上说就不是一种中立的、懂常识的或者理性的社会事件协调者,而是帮助重构预先制定的意识形态."①话语是语言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的交汇点.新闻作为一种话语,反映着社会生活,也是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
2005年末,网络青年胡戈的恶搞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络上名噪一时。此后,涌现出《春运帝国》、《闪闪的红星》等大批以颠覆性、讽刺性、无厘头、反传统为特征的网络恶搞。网络恶搞日益作为一种媒介景观进入文化研究的视野。网络恶搞:反精英话语的游击战术如今,网络世界的话语权已经不是几个精英阶层的意见领袖可以随意左右  相似文献   
33.
当代电视广告中的话语霸权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文香  王虎 《青年记者》2006,(23):73-74
在利益的驱动下,电视广告已经成为后工业社会一种蔚为壮观的大众文化景观。作为多元化时代中最强烈的一种独语式言说类型,借助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广告话语的地位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甚至是控制力,直接作用于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层次,不仅预设了大众的消费观念,同时也对现  相似文献   
34.
彭焕萍 《青年记者》2006,(23):75-76
修辞学的转向与新闻修辞 “修辞学转向”的出现是20世纪新修辞学与其它众多学科如语义学、交际学相结合的结果,同时也代表了修辞学发展的无限潜能——修辞无所不在。新的修辞理论开始强调修辞学的多学科交叉性及其巨大的实用价值。修辞学突破了古典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将关注视角延伸至几乎无所不包的人类交际行为。修辞学转向后,开始与现实紧密相连,关注生活中各种话语的研究,出现了对广告话语、各种非真实话语的修辞研究。作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流动形式,新闻话语理所当然也受到了修辞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35.
我们的经济报道中经常是专家在唱“独角戏”。不可否认这种专业视角在经济报道中不可或缺.但如果仅仅只有专家视角却未免显得单薄。要真正学会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经济动态和经济现象,学会关注日常生活,关注细节,实现平民化视角与专家视角的融合,让读者在了解经济事件是什么的同时,也能了解这些事件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实际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36.
黄昌林 《新闻界》2006,(2):119-120
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曾援引著名电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的一段话来印证叙事时间性的重要意义,他说:“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这种双重性不仅使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挑出叙事中的这些畸变是不足为奇的(主人公三年的生活用小说中的两句话或电影‘反复’蒙太奇的几个镜头来概括等);更为根本的是,它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现为另一种时间。”①也就是按另一个时间方案来制作一个时间方案。在新闻叙事中,这种时间畸变是新闻表现的基本…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从话语理论这一视角出发,考察新闻源对新闻话语的生成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在许多情况下,记者虽然是新闻话语的写作者,但他并非是话语的主体,他只不过是充当了编码者和代言者的角色,权威的新闻源才真正是新闻话语中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38.
“话语”的文化读解——对话语理论的一点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社会的观念形态既体现它的阶级性,更体现它的文化特性和民族特性。本文借鉴巴赫金、福柯等人的话语理论,认识中西文化不同的特质,并由此而认识中国话语的特质及其嬗演规律。  相似文献   
39.
我国媒介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状况,绝大部分媒介资源和受众市场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而人口占全国绝对多数,居住区域极其辽阔的农村地区,媒介资源却十分有限。农民周围缺少媒介,缺少接近媒介的机会,也缺少表达自己思想和观念的话语空间。农民与媒体的关系基本上是“疏离”的。媒体与农民的“物理距离”和“社会落差”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40.
徐荣华 《中国广播》2006,(12):83-83
2006年4月3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谈话类节目《今晚六点半》,每周一至周五18:30到19:00播出。《今晚六点半》主要通过民生的视角来反映、评述百姓关注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和生活现象。节目采取三人谈话形式,主持人结合最新资讯向听众提供谈话的引子,用知识者的身份、用脱口秀的方式去传达这种资讯,在谈笑中辨析事理,并激发人的联想。为了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扩大社会影响力,《今晚六点半》打造主持群的概念。在节目中,既有学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