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23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佛教禅宗教育也是独特的教育存在。这种教育从古至今就宣示了人的本心自性就是宇宙所有存在的最高本质。禅宗教育将教育的一切现实性和可能性都含摄在对本体的实证之中,历史上许多禅门公案,也应成为教育研究的案例,有待从中挖掘、发现教育的真谛。禅宗教育的特点是:教育目的的本体明证性、教育内容的般若空性以及教育方法的"中道"精神。  相似文献   
42.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饮茶的现象很早就已出现,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茶文化发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与中国茶文化出现了互动现象。一方面,中国茶文化适应了佛教的需求,另一方面,佛教又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3.
李商隐"谪仙"意象是寄寓的、他称的,强调的是"谪"。这一迥乎以往的不以张扬面貌自称自是,而是以俯就的姿态向内回溯心灵、向外诉求神意的在世有罪的担负,以及俯身承托的在世的同情,绝不可能是一维精神的产物。道教在他这里是思考世界的出发点与全部审美的本源,佛教思维的植入才使他的性灵之目洞明而极具穿透力。这是形成他诗歌独特风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董志翘教授近40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训诂学及中古汉语、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的研究与教学研究对象包括传世中土文献、敦煌文书、汉译佛典、禅宗语录以及外国人的汉文典籍研究方法注重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结合,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的结合所作工作涉及汉语俗语  相似文献   
45.
《宜宾学院学报》2015,(8):56-61
《桥》和《莫须有先生传》都属于叙述节奏缓慢、故事时间跨度却很大的文本。两部小说在时间大幅度流转上有明显和暗含的不同,在文本结束时呈开合或封闭的不同,这种同中有异的叙事时间与禅宗"观心看净""识心见性"的思想内涵紧密联系。废名的创作深受禅宗的"凡有所相,皆是及虚妄""自性迷,佛即众生"等思想及"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研究中华武学心法不仅可以提高武术技艺,而且可以提升人的心性修养。应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对武学部分拳种和禅宗知识进行研究。禅宗与中华武学的融合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条件进行探析,认为中华武学以禅宗的修持方法为心法基础,对武学的内功炼气、运气方法和实战技击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使内功炼气与功夫技击相为表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禅宗提倡的"定慧一体、道由心悟、契自心源、回光就己,返境观心"理路相通。同时看到禅宗与中华武学的融合的矛盾:"武"毕竟以格杀为手段和目的,而禅宗则是品格人生的华育,一生一杀正是截然相反的对立面,"武"终究以动彰显,禅宗静默不言之教。在中华武学中相融就要有着本质的转换。研究中华武学心法为研究中外文化融合的历史轨迹和内在机制提供了参考,同时对当代人提升心性修养和武术技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7.
陈长虹 《收藏》2014,(7):50-61
新都宝光寺自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复建以来,依托深厚的传统,在短短两三百年内就迅速发展为长江流域四大禅宗丛林之一。其佛法、香火隆盛,所结善果之一,即为寺中所藏大量文物,居四川众寺收藏之首。在这些文物珍品中,书画藏品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独树一帜,有元、明、清及近现代名家绘画和书法近2000件,其中200余件被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数量和品质已达到一所普通市级博物馆的收藏水平。  相似文献   
48.
六祖慧能禅师(638—713)作为禅宗的实际开创者,他从人与佛的界说,成佛的根源与方法,禅法与日常修行、现实世间的关系,成佛的境界等几个基本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说法,从而创立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极大地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方立天:《禅宗概要》,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2页)。2013年恰逢慧能禅师圆寂1300周年。今天我们既需要进一步考证与熟悉这位禅门巨匠、法门龙象的经历和事迹,也需要总结与理解禅师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同时,  相似文献   
49.
晚唐社会的整体衰败,使诗人深味时代与个人的苦难,他们无奈地放逐自己,寻求栖息心灵的淡泊境界。倾心禅悦是晚唐诗人解脱精神痛苦的便捷法门,与此相关,诗歌中所流露的隐逸愿望更为彻底,而他们对人生的广泛意识也由山水的情染升华到哲理的高度  相似文献   
50.
禅宗语录中存在着大量同义成语,这些成语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禅宗的基本精神,如"自心是佛"、"平常心是道"、"当下领悟,立地成佛"等等。由于这些成语多在禅林内部使用,因此具有鲜明的禅宗行业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