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中华武学心法不仅可以提高武术技艺,而且可以提升人的心性修养。应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对武学部分拳种和禅宗知识进行研究。禅宗与中华武学的融合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条件进行探析,认为中华武学以禅宗的修持方法为心法基础,对武学的内功炼气、运气方法和实战技击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使内功炼气与功夫技击相为表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禅宗提倡的"定慧一体、道由心悟、契自心源、回光就己,返境观心"理路相通。同时看到禅宗与中华武学的融合的矛盾:"武"毕竟以格杀为手段和目的,而禅宗则是品格人生的华育,一生一杀正是截然相反的对立面,"武"终究以动彰显,禅宗静默不言之教。在中华武学中相融就要有着本质的转换。研究中华武学心法为研究中外文化融合的历史轨迹和内在机制提供了参考,同时对当代人提升心性修养和武术技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武学的体系最终成熟,如太极拳的出现使中国的技击术不再仅仅停留在格杀制敌的层面,而是跃升到以武入道的生命升华层次。这样就使武学具有了由术进于道的三种认感知方式的完整进化序列。使现实、实在的格斗和人类对生命自由的理想境界相联接,使中国哲学现实化、清晰化、直观化。使中国武技成为中国哲学的行践,生命科学的探索之路。它展示给世界人民一个新的广阔的领域;一种新的探索生命和宇宙的感知方式,对现代养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学以中国哲学的根本理论太极阴阳学说和元气本体论来指导和创生拳法。与此对应,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与西方任一项体育运动决无这样的深刻联系。这和西方的体育项目有着大不同,中华武学因此包含有区别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独有特性。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保存了人类早期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经验,这是非连续性文明(西方文明)难以做到的。这有助于说明形成中国的历史形态、文化形态的原因和发掘武学的独有特性。  相似文献   
4.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中,以阵战和拳勇为特征的军旅武艺一直是冷兵器时代"武"发展的主导方向。热兵器时代的到来,导致长期在战场上成长的中华武技被改造成为内外兼修、身心合一的传统武学。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学在时代转向时存在有普及难、表达难、验证难的现代化困难。当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武学文化创新,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现代科学对其进行改造,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融合而成为一种新武学。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对照法、逻辑分析法研究得出:物质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类的历史,而特有的历史决定着个性与形态各异的文化。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多神宗教和比赛的形式就是基于古代西方城邦林立、战争不断的生存现实。近代奥林匹克运动谋求全球不同国家、种族之间的和平、平等、有序竞争。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得以扩大和深远。中华文明从黄帝时期,就已经通过战争降服了周边。即使至古希腊同时期的春秋战国,名义上也还是按照周天子的分封列序,各诸侯王并没有成为独立的君主。这就从精神文化层面决定了不需要出现多神宗教。这时的中华武术直接服务于军事战争。中华武术代表着中华原创文明的力量,以文明的成果止息争端并惠及其他的种族和邦国。但近代中国却屡受侵略,西方文明占据了主流话语权,西方的体育也就自然进位为世界主流运动。当代中华武术的发展,需要二者寻求共同点,在商业化、科技革命、机器大生产的背景下重新赋予中华武术世界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太极拳角度来研究关节位置感,一方面在于寻找形成新技能的"关键性线索";另一方面在于探索传统技术的科学性.用关节位置感测定方法对不同水平练习者进行了感觉测量和分析.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运动过程中太极拳选手动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强于一般练习者.  相似文献   
7.
在大量的太极拳练习者中发现,逆腹式呼吸练习后手指温度上升,而皮肤温度升高又与心肺机能代谢有关,从实验数据得出太极拳运动员的指温(练拳前后差值)与呼吸指标MIP、MEP呈高度相关性,而太极拳运动员在练拳前后心率指标方面差异不具显著性,而在指温指标方面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说明逆腹式呼吸摄取血氧和运输血氧的能力较一般呼吸强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