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将决定一个民族体育的文化选择趋向。综观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希腊人"以人为本"、"神人合一"的人本主义思想始终贯穿于希腊人的宗教、战争、教育和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古代奥运会的重要文化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2.
首先,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和氏族部落间的争斗中,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与野兽争斗,为了在部落与部落间的战争中取胜而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练就了许多攻防技击本领,掌握许多防御和攻击技能,武术便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和斗争中开始萌芽。武术之所以成为我国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因为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所造就的。我国几千年未被断裂的文化历史,辉煌灿烂的封建传统文化,佛教、道都二大宗教,长期民族战争及近代西方殖民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等原因,推动中华武术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在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中,武术也成为“中国功夫”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冲突与武术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华武术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认为:中华武术因吸纳了西方先进的体育文化而提高了其观赏性、规范化和现代化程度;但中华武术不可完全模仿西方文化,应将武术“西化”转变为武术“化西”,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融会中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体系,实现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建。  相似文献   

4.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林习武的发端及早期道教武术旷文楠中华武术,与古代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宗教文化与武术文化同为古代文化巨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为因果,相互影响。在中华武术史上,以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与武术的关系较为密切。佛教自东汉传人后的数百年间有极大...  相似文献   

5.
李微  王智慧 《体育与科学》2012,33(1):44-47,64
古代与近代武术的发展对现代学校武术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通过对古代和近代学校武术的演变过程和推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自然与战争条件的影响;维护统治阶级政权的需要;文武分途的出现;民间、军旅武术的发展以及武举与武学选拔和培养机制的建立是促进古代学校武术发展的主要动因.近代学校武术的发展主要基于政治原因;体育社团和有识之士的提倡;增进健康和锻炼体魄的需要;土洋之争促使对武术的重新认识;政府要人和社会名流的大力提倡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体育为载体的国际社会文化活动——奥林匹克运动,在19世纪末期诞生不久,即随着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传入被介绍到了中华大地,为奥林匹克运动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新中国的成立,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文化背景逐渐交流、融合,并在中华大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体育的主流。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民众对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奥林匹克的关注程度,甚至高于对其他许多社会问题的关心。现代体育意识和奥运意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体育为载体的国际社会文化活动——奥林匹克运动,在19世纪末期诞生不久,即随着西方近代体育文化的传入被介绍到了中华大地,为奥林匹克运动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新中国的成立,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文化背景逐渐交流、融合,并在中华大地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当代中国体育的主流。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民众对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奥林匹克的关注程度,甚至高于对其他许多社会问题的关心。现代体育意识和奥运意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目前,武术界因竞技武术"入奥"失利而有了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不能相融的观点。客观地讲,东西方文化只是侧重点不同,并非完全不同,两者有对立的一面,同时也有统一的一面。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统一之处将在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在西方竞技体育理论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武术的一个新分支,无论从表层的技术角度,还是从深层的文化角度,竞技武术从很多方面都折射着西方体育文化的光芒。未来的东西方文化将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对抗中求和谐,文化融合将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但这不能否认其统一的一面,竞技武术将架起东西方体育文化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竞技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背景比较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21世纪的世界文化将呈现既多元又趋同,既独立又共识,既冲突对立又和谐并存的交汇融合趋势。这种趋势将深刻影响并促进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中华武术作为东方体育文明的典型代表,融入奥林匹克运动将是大势所趋,因为武术本身所蕴涵的巨大文化内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然而,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毕竟存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了解差异,寻找最佳契合点,从长远发展的视角审视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对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确立最终地位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武术的最终目标不只是走上奥运舞台,而是向全世界贡献一种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武术的出场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场学视域解析中国武术在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时空语境中的出场形态。研究认为,在不同历史时空语境中,武术都是基于时代背景,根据当时代实践需要,选择出场形态,彰显时代功能。中国武术古代主要出场形态是技击;中国武术近代出场形态是以技击为主,同时开始出现了武术强体健身的出场形态;中国武术现代出场形态主要彰显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两大形态。与此同时,中国武术现代发展必将在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语境中,通过与多元文化主体的对话、协商和精神交往实践,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竞技武术为核心的武术新轴心文明,引领中国武术发展走向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林叶微 《福建体育科技》2006,25(6):15-17,43
本文通过文献法,从历史学、考古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了先秦与古希腊武术文化之异同。从中看出,先秦与古希腊在武术文化有很相似之处,但由于先秦与古希腊地理环境、战争形式和历史文化因素的不同,其武术文化的形成上有各自的特点。古希腊武术突出力量、追求远度,并形成古奥林匹克竞技项目是其特点。而我国先秦武术讲究技巧,并形成一套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武术理论,从而使中体武术独具魅力,形成与古希腊武术文化完全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刘国立  高春华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6):680-681,669
产生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华武术与西方体育,属于不同的体育体系,通过对中西文化特点的比较研究,提出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弘扬民族文化,兼容并蓄的进入奥林匹克运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对武术进奥运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贺  冯晓丽 《体育学刊》2004,11(1):66-68
从武术为什么进奥运会、进奥运会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如何才能进入奥运会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武术不仅要进入奥运,更要关注如何留在奥运舞台上;进奥运,不能失去自我;进不了奥运,更不能失去自我。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从分析乒乓球运动的规则、器材和技术的改进与发展及其从英国走向世界、进入奥运并成为我国"国球"的发展历程入手,揭示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间的差异;指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可遵循现代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借鉴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建立传统武术传承和创新的发展体制,提高传统武术的地位,旨在找出新形势下传统武术传承和创新的发展关系,更好地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审美视角下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认为: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在文化根源和审美价值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甚至达到了不可兼容的地步,我们试图从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差异中探寻二者在审美角度下可融合的地方,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认清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差距,为中国武术早日加入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体育盛会。文章以全新的视角,从武术与奥运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阐述了中华武术与奥运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从而为我国武术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日本地缘相邻,共处东亚,两国交流自古已有,其中武学交流更是从未间断过,日本武道项目众多,且多师从中国,柔道、空手道、相扑、剑道、箭道等日本历史悠久的传统武道在日本国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日本人积极将其武道向世界推广,在国际上已具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其中柔道已是奥运会比赛项目。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中日武学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为武术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意义并从人文意义的角度深刻挖掘武术的文化内涵,对我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武术应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发展,最终进入奥运舞台。  相似文献   

19.
武术古籍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东传朝鲜半岛的重要载体,在中朝武艺交流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探明中国武术古籍在朝鲜半岛传播的时间、路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在归纳中国武术古籍代表书目的基础上,对古代中朝史料展开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并通过韩国相关数据库以及朝鲜《武艺图谱通志》所列参考书目,检索朝鲜正史与经籍所涉中国武术古籍的信息。研究表明,壬辰倭乱爆发后,朝鲜为改变武备废弛、兵力羸弱的不利局面,通过赐书、赠书、购书等途径慕求中国武术书籍,购书是中国武术古籍东传朝鲜半岛的主要渠道。绝大多数中国武术书籍于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末期东传朝鲜半岛,对朝鲜武艺发展影响深远,促进了明清武艺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奠定了朝鲜武艺发展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中朝两国的武艺交流。中国武术古籍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是在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武艺圈内发生的文化转移现象,亦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泽被四方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