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周汝昌之所以把从文学角度研究《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等等开出红学大门,是由于他没有中文系的学历,"文学理论水平又十分低下",扬长避短,就把从文艺学、美学角度研究《红楼梦》从红学中开除出去了。至于他的红学四学"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几乎全从臆断出发,证假为真,不具备"学"的特质。他的红学观从一个侧面证明曹雪芹"假作真时真亦假"预言的正确。  相似文献   
122.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名著,对于经典名著档案价值的了解是我们分析研究其作品价值的重要表现,我们能够从这些经典中看到其文化价值是我们掌握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3.
陈思呈 《大学生》2013,(19):63-63
正作者陈艳涛非常体贴地选择了一种朴素和冷静的讲述,和盘托出她对《红楼梦》的深切理解,而这些理解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情,不是只有红学者才有权置喙。我曾以为红楼梦是女性的,起码是偏向于女性的,由一名女性来解读,毫无疑问,会更加彻底地女性。但陈艳涛的解读却出人意外地冷静大气,她对人性世事的理解也有一种中性的干脆和理智。因此,在这本从书名、到装帧  相似文献   
124.
以周汝昌先生的部分红学研究成果、研红方法为例,联系刘再复、梁归智、周岭等先生的评价,论证科学的红学研究应该是"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力戒"骂杀"与"捧杀"。红学研究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红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5.
红学大师黄光城的《红印花小壹圆存世考图鉴》(下称"黄氏图鉴"),集多年研究而成,内容丰富,文笔精彩,多年来为国内外邮学家所推崇、研习,实为红学一大里程碑。然而伟人也有疏忽,文豪亦有败笔,集邮大师同样难免失误,虽然错误不大,但既经发现,应以告邮人。黄氏图鉴小一元第12枚的流传是:"美国集邮家阿瑟·欣德(旧译‘海音特')—1935.5.20哈默公司主拍,  相似文献   
126.
刘心武在人们印象中首先是个著名作家.并且在“红学”研究、建筑评论以及散文方面也有所造诣.他曾把这四个领域比喻为自己在后花园栽的四棵树:小说树、随笔树、红学树、建筑评论树。“我亲眼看到我栽下的这四棵树,它们在我的侍弄下茁壮成长.使我得以春天嗅着花香入睡,秋天品着果实赏月,惬意之至。”其实,除了“侍弄这四棵树”之外,刘心武还有长达十几年的编辑生涯.其中尤以与《人民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7.
腰斩《红楼梦》、贬低否定后四十回的现象正从红学界通过大众媒体向外扩散。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后四十回对《红楼梦》的普及、广泛流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保全了《红楼梦》,这是一个不能低估的功绩。不能把“脂批”作为评论和否定后四十回的根本依据。也不能用前八十回作尺子。衡量后四十回并贬低和否定后四十回。更不能根据不确定的材料。进行“可能”之类的推理而否定后四十回。一些红学研究正将《红楼梦》非文学作品化,红学研究泛娱乐化、文本解读神秘化,使红学失去应有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28.
红学中的所谓胡适红学模式,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腰斩《红楼梦》”的红学模式;而“曹著高续说”则是这一红学模式的根本特征。周汝昌先生将胡适发明的“曹著高续说”推向极顶,并发展为“曹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四大支,其目的就是打倒程本,摧毁后四十回,为“腰斩《红楼梦》”的总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29.
先前大陆出版的几部红学史著作,对台湾当代红学的描述都不够详尽。2009年,胡文彬先生《跨越海峡的记忆——〈红楼梦〉与台湾》问世,为当代红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部不可不读的学术著作。它概括了台湾红学发展的三个时期;介绍了台湾红学的代表专家和著作;就台湾红学研究的学术规范给大陆带来的启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0.
《红楼梦》的续书为古今中外之最。续作产生早,续作数量多,续作学术化,是其三大特点。近期刘心武温皓然等人的最新续本。反映出新世纪对红楼梦续书的要求是,既不违背已有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又能够续出时代意义,续出主体精神。可以概括为:“立足红学,忠实内心,施展才艺,面向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