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谈到红印花邮票的研究文章,自然要提及集邮家赵人龙。赵人龙收集和研究的重点为中国早期古典邮票,同时对中国欠资邮票、新中国普票等也有极深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迄今近80年的集邮生涯中撰写的集邮普及与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其中关于大龙、小龙、万寿及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四大古典华邮的研习文章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广泛刊载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境内外出版的数十种集邮刊物上,如《集邮》、《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上海集邮》、《集邮博览》、《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鼓楼邮刊》、《邮友信箱》、《中国邮史》、《邮票世  相似文献   
72.
73.
黛玉之美     
石佳 《学语文》2004,(9):37-38
尽管著名的红学大师周汝昌直言不讳地说他不喜欢林黛玉,然我辈乃看一部电影也会泣下沾襟的青葱小女生,因而仍执迷不悟地以黛玉为美。  相似文献   
74.
丁武光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4):33-40,65
对于贵州省的《红楼梦》研究来说,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十分瞩目的时期。从这一时期贵州红学的时代背景、组织形式、学术活动、研究成果诸方面进行了阐述,在罗列这段史料的同时,力图表达维护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保持学术的独立品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5.
周汝昌研究《红楼梦》的主观唯心论及其走红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一场严肃的红学打假斗争深入进行着。这场斗争揭露周汝昌国学底子较差,名利心太重,一生治学,为此所误。他过去有关《红楼梦》的研究,其本质属新索隐派的龙门红学。周汝昌解读《红楼梦》文本、对曹雪芹及其家世历史的研究,以及不端学术行为,充分表现出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证明他的红学是"反《红楼梦》"的典型代表。周汝昌新索隐派龙门红学之所以走红,红学界、新闻媒体和主管文化思想的相关领导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7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观是我们认识世界、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社会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纵观二百多年来红学研究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我认为红学研究也应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红学,既然是一门社会科学,就必须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77.
张兴德 《丹东师专学报》2012,(2):122-124,F0003
《历史的光影》是关于程伟元生平资料的力作,不仅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也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该书是对俞平伯先生晚年对红学研究自省的厚重回应。大量资料证明程伟元不是一介逐利的书商,他和高鹗关于《红楼梦》成书的序言等文是真实可信的。他们整理《红楼梦》的原则也是正确的。我们应以此重新全面认识程高本的历史地位。否定后四十回和程高本已经从红学界内部的一种学术观点演变成为当前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潮流,该书此时出版无疑有助于引起我们对此社会文化现象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78.
本文对当前《红楼梦》研究中一些离开实事求是原则,以标新立异为"突破"、以"炒"为手段的种种现象作了批评,强调了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应该是今后"红学"研究的方针.  相似文献   
79.
清朝杰出的小说家曹雪芹的文学巨著《红楼梦》问世200多年来,对它的不断研究,逐渐汇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红学”。  相似文献   
80.
《教育文汇》2006,(3):11-11
作家刘心武的研究引出一番学术争论。刘心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据说是“从金陵十二钗中的秦可卿着手,详细考证了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开创出红学研究中新的“秦学”分支。但是,红学家们大多不屑一顾,更有一位批评者说:“学问越做越深,离艺术越来越远,离无聊虚妄却越走越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