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美学文献是在众多文献中被挑选、提炼、概括和冠名的与美学相关的文献。中国美学文献整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忽视中国美学特点和中国审美形态,缺乏文献整理的理论研究、缺乏对文献的概括提炼、缺乏完整性等诸方面的问题。因此,中国美学文献整理不仅要加强美学文献理论认识、树立美学文献整理的大局观、加大中国美学审美形态范畴的整理等对策研究,还要坚持原生态原则、民族性原则、阐释学原则、思想性原则和大数据云计算原则。  相似文献   
42.
“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形态范畴。“威”的发生有其历史化原因,夏商周三代的宗法制和“天人合一”观念以及礼乐化的开展,对“威”的形成有决定作用。在许多学艺术和工艺产品遗产中,存在着“威”的审美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与众不同的审美形态特征,其中内含着复杂的审美化意蕴。由于受到“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威”与“和”相辅相成,形成既有不同的目的和社会效果,又紧密结合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3.
在汉语西方美学史的写作中,古典西方美学史的写作还未找到好的范式。当代西方美学史的写作忽略了以学科进展为中心的写作。  相似文献   
44.
“韵”的流变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一个原生本土范畴 ,它既具有本体论意义 ,又具有特征论意义。“韵”已成为一诗学和美学传统 ,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45.
美学在中国,应该从中国美学、中国古典美学、中国传统美学三个层面去考察。中国古典美学在19世纪后半期完成了它的总结形态,它的总结和终结,可以其末猪八戒大师刘熙载作为标志,我们今天对它的研究,应该纳入中国美学史的范畴,不必去费尽心机作什么“转换”;而中国传统美学,则正是来日方长、前途无量的学科领域,如果着眼于中国传统传统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学理延伸和发扬光大而言,应该从刘熙载“接着讲”,或更准确地说,从刘熙载经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接着讲。  相似文献   
46.
乔雪 《现代语文》2006,(3):90-91
十九世纪德国美学是西方美学史上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美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进步大、成就高。这一时期德国美学有很多流派:德国古典美学、德国浪漫派美学、形式主义美学、唯意志主义美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美学等等,不管哪个流派对有关部门艺术的美学问题都很重视,很多作都有相当篇幅专门探讨有关绘画、音乐、学、戏剧等部门艺术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47.
在20世纪的西方美学史,审美与意识形态一直是一个学术热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研究都是将意识形态和审美艰涩化,甚至置于形而上的哲学话语中加以探讨,往往让人望而却步。如何将意识形态和审美从形而上的哲学话语层面  相似文献   
48.
古人强调“义理、考据与辞章”,翻开黄柏青的专著《多维的美学史》,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对当代中国传统美学史著作的全面搜集与公正品评。资料之翔实,解读之深刻,点评之独到,无不令人折服。事实上,当代中国传统美学史著作又何止是“汗牛充栋”,  相似文献   
49.
笔在西方美学史公选课教学过程中,针对本课程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了一些教学方法上的思考和实践。本对这些思考和实践作了一些总结,归纳为: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注意调整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即教书又育人;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旨在抛砖引玉,进一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0.
任何一种历史的写作都有自己的范式,美学史的写作亦不倒外。汉语语境的西方美学史写作,一直依循着一种教科书的体例,这既有这一“共同体”本身的组织形式上的原因,又有研究本身的视野和问题意识的局限。在今天,美学史的写作应当具有一种范式意识,应当首先考察范式本身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