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0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苗 《考试周刊》2011,(35):23-24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品属于意识范畴,一部文学作品完成,它又能相对独立存在,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解读《老人与海》,使读者能够从宏观角度对该作品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2.
胡珊珊  张颖  刘妍 《大观周刊》2011,(31):49-49
海明威在其作品《老人与海》中塑造了圣地亚哥及大马林鱼的形象。老人圣地亚哥--勇敢、自信、自尊,永不屈服的性格特征,是海明威式“硬汉”形象的概括和升华。大马林鱼的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笔者从此角度出发,分析了作品中的性格特征,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3.
全银花 《考试周刊》2014,(72):20-21
西欧象征主义是世界文学作品的一个流派。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蕴含深刻的思想主题和多个层次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手法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也使小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自然主义、资本主义、克己主义三个方面,分析和阐释该作品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4.
徐婷 《现代语文》2014,(4):40-42
1954年,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说道:“他忠实、勇敢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艰辛和危难”,“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他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主要讲述渔夫桑地亚哥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的故事。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一单元录选该文,节选了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并将本文作为一篇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25.
王堃 《鄂州大学学报》2014,(6):47-48,55
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一部世界名著,情节简单而寓意深远。这部近似寓言故事的作品点点滴滴渗透着《圣经》元素,流露出海明威文学创作的圣经思想、塑造人物形象时的圣经情结、实现自我救赎的圣经精神。  相似文献   
26.
张爱玲的翻译活动和文学成就同样引人瞩目。然而,由张爱玲完成的《老人与海》首个中文译本始终没有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学者的研究,本研究主要从张爱玲的文学素养与译文的情感色彩、所使用的翻译手法等方面来分析译本的特色,帮助读者在阅读译作时体会原著的风韵。  相似文献   
27.
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两位典型的人物形象,一位是“硬汉子”圣地亚哥老人,一位就是小男孩马诺林。很多研究者往往忽视了或很少涉及对小男孩马诺林人物形象的探究,包括人教版统编教材也只选取了圣地亚哥老人征服大马林鱼回家途中与鲨鱼作殊死搏斗的内容,而关于圣地亚哥老人出海前与返家后小男孩马诺林与圣地亚哥老人交往的情节并未走入很多年轻读者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8.
樊鹏飞 《教育》2014,(12):45-45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有一篇题为《小溪流的歌》的课文.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教师李小溪在讲述完这篇课文后常以此自比.她说:“我的生活、我的读书体验就是一首小溪流的歌.”读书是为了领悟《老人与海》这个故事,也是李小溪在课堂上常讲起的.  相似文献   
29.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创作手法完成了其不朽之作——《老人与海》,本文将对《老人与海》的创作风格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0.
外国的著作家,包括作家,甚至作曲家们,都喜欢在自己出版的作品扉页或卷首,印上一两行或一段“题赠”,有的题赠给亲人、导师、恋人或朋友,也有的题赠给自己所崇拜和追慕的某位遥远的“精神偶像”。海明威写在《老人与海》上的题赠,是献给自己的编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