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1498篇
科学研究   55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15篇
综合类   151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49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当前,随着计算机与因特网等信息技术以各种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国人的个人信息正不断向网络领域延伸。与此同时,侵害网络空间个人信息的行为也屡屡发生,网络空间个人信息被滥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究其因,主要是我国法律不健全和行业缺乏自律。在完善我国网络空间个人信息保护过程中,西方国家采用的立法规制模式和行业自律模式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62.
在商标产品平行进口领域采用"国际用尽原则"是我国的最优选择。以此原则为基础,文章分别从商标法、海关法和反垄断法三个领域对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了实证考察,整理归纳出"国际用尽原则"的适用方法以及适用中的具体问题;最后对我国如何对商标产品的平行进口进行法律规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3.
房地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的同时,也因相关法律的不健全而导致欺诈违规现象的发生,给广大购房者经济、精神带来极大损害,成为社会舆情热点。消除商品房欺诈销售行为需从管理、广告、保障消费者权益等角度出发,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减少欺诈现象的发生,使商品房销售行为在法律框架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4.
郭卫香  孙慧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239-247
为探究环境规制政策是否能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红利”,本研究采用松弛模型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通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刻画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空间特征,进一步厘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全要素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高集聚(H-H)省份多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低-低集聚(L-L)省份多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2)环境规制会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且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本地效应”大于“邻地效应”;(3)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69.
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时代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任务,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为了解相关政策的规制逻辑和治理效能,系统运用制度语法学工具、辅以制度类型学方法对选定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具有身份规则、边界规则、选择规则、信息规则、聚合规则和报酬规则等特征。其中,实施层面主体地位和权责缺乏清晰界定、技术型主体准入规则缺失、政策弱规制性、实施层面主体自下而上信息反馈路径缺失、村民等主体的非决策性、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未向下延展等问题较为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应从完善实施层面主体权责规定、明确技术型主体参与治理的选拔程序、增强规则性陈述、健全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路径、赋予实施层面主体以行动决策者地位、促进多主体行为正负激励机制结构化等方面,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实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0.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网络爬虫作为一款数据搜索引擎应运而生。从网络爬虫的相关案例来看,其使用者往往有充分的理由做出可能涉嫌违法的数据抓取行为。因此,有必要对网络爬虫行为进行刑法规制。然而,针对网络爬虫行为,现行的刑法规制路径存在入罪标准模糊不清、难以区分此罪与彼罪等困境,因此很有必要重构其刑法规制路径。文章认为,应通过数据的访问权限和开放程度双重标准明确网络爬虫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并将网络爬虫行为分为2个行为阶段(非法访问行为和非法获取行为)加以分析:非法访问行为可能构成计算机犯罪,针对非法获取行为,应根据行为所侵犯的具体法益来定罪;根据罪数理论确定具体罪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