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1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2546篇
科学研究   971篇
各国文化   538篇
体育   332篇
综合类   1264篇
文化理论   340篇
信息传播   3762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413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388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1184篇
  2014年   3190篇
  2013年   2380篇
  2012年   2565篇
  2011年   4778篇
  2010年   3982篇
  2009年   2547篇
  2008年   3120篇
  2007年   2036篇
  2006年   1740篇
  2005年   1832篇
  2004年   1453篇
  2003年   1519篇
  2002年   1283篇
  2001年   1233篇
  2000年   798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香港的语文课程在2000年有重大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建议是在中国语文教育领域加强文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母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母语学习的一个特点是所学的语文不单是工具,也是内容,更兼及情意、美感和思维的发展。要体现这个特点,提倡文学学习就是其中一个取向。香港教育当局首先在1999年进行学校课程检讨,提出在中国语文教育领域加入“文学元素”①,直至2000年12月正式发表《学会学习:中国语文教育领域(咨询文件)》,明确指出“文学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文学的学习,可以引…  相似文献   
992.
993.
文学鉴赏是一种鉴赏者与文本对话交流的活动。在鉴赏活动中,鉴赏主体“不是被动的,不只是反映作者或文本的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意义的生产,把自己主观的认识,注入到文本中去,也构成文本意义的一部分。”因而,阅读感知不仅仅对文本的直接反映或复写。鉴赏者往往用自己独特的心灵去感受文字、体验文字、激活文字,并使它成为主体情感、意志、生命和灵肉的载体,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前对元杂剧的研究是一种文本研究,为此,关于元杂剧的研究应建立文学范式的思路.而从元杂剧文本看,实际上是存在大量叙事成分的.  相似文献   
996.
培里价值理论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现代哲学家培里创立了一般价值论——价值兴趣论。其价值兴趣论具有以下特征:生存论的思维方式,兴趣中心的理论主旨,自然主义的哲学倾向和经验描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97.
鉴赏,顾名思义就是鉴定和欣赏,即辨别和确定事物的优劣,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辨别、确定、享受、领略是鉴赏者一种内在的精神活动过程,文学鉴赏就是这样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即所谓“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它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包含着读者形象思维活动在内的一种积极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同时还具有再创造性,即“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姜斋诗话》)。可见,真正的语文鉴赏课必须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要设法让学生充满审美期待,进入深层思考,鉴赏的结果应是学生“自己的”,而不是别…  相似文献   
998.
丁玲是20世纪中国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以其独特敏感的艺术个性在中国新学史上曾留下过重要篇章,然而时代的机缘赋予她特殊的使命,在历史转型之际,她及时调整自己的追求,否定莎菲,认同杜晚香是她学价值取向上的最大转变,故然,政治的因素是完成这种转换的诱因,但是,作家不能真正成为创作的主体,独立人格与自由思想受到质疑是学脱离正确轨道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9.
<正>一般来说,文学鉴赏的意义可从两个方面来看:其一,主要是把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现并概括作品的美感因素,理解、判断、欣赏其作品的内容,进而赏析、评价语言特色等。其二,根据学生自己生活经验,思想情感以及审美观点在作品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即完成"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语)的过程。这种过程是读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所进行思维活动的一种积极的体验和认识。文  相似文献   
1000.
盛莉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2,17(4):46-49
“诗言志”与中和雅正是儒家诗教的重要内容。南唐词因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儒家文化意蕴,其具体表现一是运用清乐词调,变花间促碎之音为清和雅缓之乐;二是抒写忧患意识和人生感慨;三是典雅的艺术风貌。南唐词因此对宋词题材的扩大和词的“雅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它是从花间词到北宋词过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