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270篇
科学研究   131篇
各国文化   213篇
体育   116篇
综合类   171篇
文化理论   62篇
信息传播   61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莎翁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一位忧郁的王子,忧郁是他主要的性格特征。马克思设想拿破仑帝国“没有帝国的胜利就好比设想哈姆莱特不但少掉了丹麦王子的忧郁,连王子本身都少掉了。”犤1犦可见,“忧郁”成了这个典型人物的全部魅力所在。1时代打击了他,让他陷入忧郁哈姆莱特的天性并非深思熟虑,也非忧郁寡欢,但一次次的现实打击让他不得不开始思考,以至于陷入到深深的忧郁之中。毕业于德国威登堡大学的哈姆莱特起初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心中有着对美好理想的期盼和对甜蜜爱情的憧憬。但父亲突然死亡,叔父篡位使哈姆莱特的理想遭到了沉重的打…  相似文献   
82.
本探讨了黑格尔悲剧美学中的情境理论,指出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中,“情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联接了主观心灵与客观情势,普遍的理念实体与个别的人物性格,并且把矛盾、对立、冲突及运动变化引入了戏剧作品之中,在此基础上作指出,对于黑格尔悲剧理论中名的“冲突说”,应该将之放在情境理论的基础上来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83.
浅谈本科专业英语课堂中的戏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教学是本科专业英语课堂中运用文学作品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增强教学互动性的有效方式,但由于其具有“文学性与表演性”的双重特性,教师必须讲究授课技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4.
表现主义作为一种精神灌注,一直存在于从“五四”直到40年代初的现代剧坛。导致剧作家接受认同表现主义的原因,是中国文学艺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东西方二种文化合流时相近的历史氛围,以及创伤主体的审美个性等因素在共同起作用。同时,纷繁复杂的时代环境、社会思潮、文艺整体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又洽谈室了现代戏剧发展过程中在提倡表现主义方面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85.
教师说,《雷雨》读不完;学生说,《雷雨》读不透。人教版高中语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节选了曹禺的《雷雨》,成了本单元教学的热点。  相似文献   
86.
以生命意识为切入点,深入考察了愫文,思懿、文清的固守与挣扎,沟通与阻隔,撕裂与沉沦的存在状态,展示出曹禺《北京人》主要人物生命结构的对立与共构。  相似文献   
87.
《致爱人》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十八首,带有浓郁的英国地理文化色彩。对于地理文化截然不同的中国读者来说,要解读该诗具有一定困难。本文从中英两国地理文化的角度对该诗作了简单的解读。  相似文献   
88.
英国教育专家John Crofts认为:戏剧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学习实践可以显示和提高小学生探讨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孩子们没有任何压力,可以自由思考、运用和发展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技能,特别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9.
郭沫若在文学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诗集《女神》和抗战六部历史剧是他文学创作上的两个高峰,而解放后所写的作品却无人喝彩。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是其“为艺术”与“为政治”矛盾主张在郭沫若身上的具体体现。探讨此矛盾现象,有利于客观分析郭沫若的作品和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90.
在清末民初引进域外戏剧的潮流中,胡适是继王国维,齐如山而卢的又一前驱,他注重西方戏剧名著的解读与舞台艺术的观摩,力求为新剧提供可资借鉴的“范本”。然而,这位最早解读,评价莎士比亚戏剧原蓍前驱,到上世纪末仍被摒于中国莎学殿堂之外,他于民初对西方社会问题剧的研治,现代主义戏剧的接纳,也长期落在研究研究者的视域之外,示涌获得应有的历史评价,本文意在探讨胡适留美期间对于西方古典和近现代戏剧的选择,汲取,及其在推动中国戏剧理论批评从古代向现代转型中的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