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071篇
科学研究   193篇
各国文化   242篇
体育   151篇
综合类   246篇
文化理论   106篇
信息传播   17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767篇
  2013年   681篇
  2012年   920篇
  2011年   973篇
  2010年   902篇
  2009年   689篇
  2008年   947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周立波单单瘦瘦,颧骨很高,戴一副近视眼镜,清瘦的面庞上总是充满笑意,是一位才华横溢、温厚善良、与世无争的文艺前辈,也是唯一获得两次斯大林奖金的中国作家,一是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同时获奖的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再是与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合作的电影记录片《解放了的中国》。  相似文献   
52.
出版商的目的不是在为文学史增添一部作品,而是为市场增加一个商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53.
1〉339的联想     
陈尚忠 《今传媒》2006,(8X):58-58
在一次国际笔会上,一位来自匈牙利的年轻男作家,打量一位坐在他旁边一直沉默寡言的女士,判断她很可能是一个初入门的新手,于是在与她简短交谈几句后,不无炫耀地说:“那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相似文献   
54.
春节休息几天,难得有时间看点工作之外的东西,新浪的名人博客早巳炒得如火如茶,笔者在此期间浏览了众多名人的博客,印象最深的要数冯骥才、陆天明、柯云路和余华等作家的博客。  相似文献   
55.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1895年出生在江西。这位武门之后怎么也没有料到他阴差阳错地在报界一举成名,并进而成为中国20世纪20-40年代大红大紫的畅销书作家。  相似文献   
56.
陈岳芬 《新闻界》2004,(5):49-50
学界普遍认为90年代是报告文学的衰退期、是批判的退位和作家的自弃0:总体的评价应建立在详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为准确定位90年代报告文学的品位,有必要深入探究这一时期三类代表性作品——史志性报告文学、全景式报告文学和问题报告文学的内涵和特质。  相似文献   
57.
荆州日报社晚报新闻编辑室编辑王芸,是在记者这一身份下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位青年作家。记者与作家的双重“位格”在她身上合而为一,构成一对互动因子,共同丰富了她的人生积淀、她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58.
蒋锡金,江苏省宜兴人,1915年1月3日出生,现代作家、教授、著名鲁迅研究学者。五卅运动时期,蒋锡金受其父的影响和当时革命济难会李谷和应修人的教导,积极参加学生救亡运动,组织宣传队到邻县农村宣传,参与由“左联”发动的爱国活动。学生时代,蒋锡金曾在《申报&;#183;自由谈》、《人世间》发表诗歌,参与编办《当代诗刊》、《中国新诗》。  相似文献   
59.
浦漫汀教授虽早闻其名,而亲见教授本人,则是1982年在成都。那年暑期,文化部少儿司和四川少儿社在成都五福村省军区招待所联合举办了“西南西北片儿童文学讲习班”。那真是新时期儿童文学界的盛会。全国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如陈伯吹、任溶溶、黄庆云、洪汛涛、郭风、葛翠琳、蒋风、浦漫汀、  相似文献   
60.
莫言  华凝 《出版参考》2004,(12):18-19
中国作家在国外的所谓“演讲”,其实多半是自欺欺人。一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学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能来三五十人听(其中多半还是自己的同胞),已经很不错,有时候来上三五人,你如果还想拿出事先写好的讲稿读一遍,那离神经病也就不远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进饭馆,喝着吃着,该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二是中国作家中,就我所熟悉的范围内,给他一个题目立即就能出口成章、言之成理的很少,多半是满嘴烂蒜,把那些说了多少遍的陈词滥调再重复一遍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